外院快讯

学术动态丨“人工智能赋能外语科研创新:机遇与挑战”——上海交通大学第三届外国语言文学博士研究生学术论坛成功举办

Published:2025-10-29  Views:-

2025年10月25日,上海交通大学“AI赋能·智连未来”交叉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在闵行校区陈瑞球楼顺利召开。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主办,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与期刊中心联合承办。作为本次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届外国语言文学博士研究生学术论坛同期举办,吸引了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博士研究生参与交流。

本次论坛以“人工智能赋能外语科研创新:机遇与挑战”为主题,旨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外语学科之间的深度融合,促进跨学科对话与协同创新,拓展研究生学术视野,激发科研灵感,为外语与智能科技交叉领域的青年学者搭建高水平交流平台,助力具备跨学科素养的复合型研究人才的培养与成长。

研究生院副院长张文明、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陈锦剑、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陶庆、副院长甄凤超以及期刊中心副主任蔡云泽等出席了活动主论坛,活动由张文明主持。论坛邀请到伦敦大学学院巴特莱特可持续建设学院副院长米志付教授、中国船级社上海规范研究所智能技术首席专家刘军朴、华为翻译中心创始人、华为机器翻译应用产品经理陈圣权,以及励讯集团中国区高级副总裁张玉国等多位业界专家出席,并作主旨报告。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陶庆主持论坛下半场主旨报告。

外国语学院特邀嘉宾,华为翻译中心创始人、华为机器翻译应用产品经理陈圣权作题为《智能工具的应用与启发——以华为翻译实践为例》的主旨报告。他系统回顾了华为翻译团队的创新历程,并重点阐述了华为盘古大模型的分层架构与关键举措。他强调,华为将致力于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推动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甄凤超为特邀嘉宾颁发论坛证书并合影留念。

25日下午的研究生分论坛于13:30开始,围绕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翻译学、外国文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区域国别研究等主题展开研讨。来自国内外多所高校的五十余名博士研究生齐聚一堂,分享最新科研成果与研究心得,在思想的碰撞中激发学术灵感,展现了青年学者的研究热情与创新活力。

在“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第一组分论坛,来自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和山西大学的高校青年学者就语法理论、韵律感知、语言康复、句法加工、语篇分析、语言教学等主题展开汇报。分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王品副教授和林苡副教授担任点评嘉宾,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彭思源主持。两位点评嘉宾首先充分肯定了报告成果的前沿性和创新性,随后就理论背景、论文写作、结果解读等方面提出宝贵建议,倡导以问题为导向,精准聚焦科研核心议题。

在“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第二组分论坛,来自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南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伦敦大学学院等高校的青年学者就大语言模型翻译语体特征、AI赋能话语变迁、立场标记语可视化、跨语言人际语法隐喻、译者身份识别、学术话语分析、因果关系探索、中美媒体中国形象对比以及AI翻译工具能力等课题展开汇报。分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李成陈教授和桑园博士担任点评嘉宾,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张子嬿主持。两位点评嘉宾对分论坛的汇报给予肯定,并就如何进行选题、填补研究空缺、完善研究意义等方面给出充分建议。

在“翻译学”分论坛,来自上海交通大学、西南大学、同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浙江大学和东南大学等高校的青年学者就翻译语言特征、翻译文本本质、翻译共性、译介叙事与嬗变、隐喻机器翻译、译者主体性和口译教师身份等课题展开汇报。分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庞双子教授和李鑫副教授担任点评嘉宾,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秦恺誉主持。两位点评嘉宾对分论坛的汇报给予充分肯定,并就理论视角、研究方法和论证逻辑等方面给出详细建议。

在“外国文学”分论坛上,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黑龙江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的青年学者围绕生态批评、女性主义、后殖民话语、性别书写等前沿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分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薛松副教授和李琤博士担任点评嘉宾,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袁欣悦主持。两位点评嘉宾表示与会学者从不同学术视角切入,呈现了当代外国文学研究的多样路径与创新思维。

在“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区域与国别研究”分论坛中,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山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以及大连外国语大学等高校的青年学者分别就AI叙事、诗声关系、词典体小说、法国生态批评、外语学科与人工智能融合、德国二战纪念日文化记忆、俄罗斯边疆治理、卡夫卡数字接受、韩国英语教育政策、英国旅华作家植物书写等议题进行发言。分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杨明明教授和李思齐博士担任点评嘉宾,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王震担任主持人。两位点评嘉宾对发言进行了深入点评,对理论框架、研究方法与论证思路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优秀论文颁奖仪式暨闭幕式由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甄凤超主持。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尚必武教授、李成陈教授、庞双子教授、薛松副教授与王品副教授担任颁奖嘉宾。本次论坛共评选出8篇优秀论文。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樊心然和同济大学博士生权静嶷荣获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复旦大学博士生王越、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秦恺誉和中山大学博士生汤越荣获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李易熹、同济大学博士生孔德璐和南开大学博士生蒋攀荣获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尚必武致闭幕词。尚必武教授对本次论坛的圆满举办表示衷心祝贺,对全体与会师生的积极参与表示感谢。他指出,本次学术论坛聚焦时代前沿议题,呈现了青年学者的学术热情与创新潜力。他表示,希望广大研究生以此为契机,持续拓展科研视野,勇于探索未知,在学科交叉融合中孕育新的学术成果。

当日下午5时,随着各项议程的顺利完成,“人工智能赋能外语科研创新:机遇与挑战——上海交通大学第三届外国语言文学博士研究生学术论坛”圆满落下帷幕。

Copyright: 2013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cross ICP No. 2010919

Technical support: Weicheng Interconn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