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1日至13日,“上海交通大学第六届叙事学暑期高端研讨会暨叙事学中青年学者论坛”以云端形式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跨学科叙事研究中心、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代西方叙事学前沿理论的翻译与研究”(17ZDA281)与国际学术期刊Frontiers of Narrative Studies (ESCI收录)联合举办。上海交通大学尚必武教授、吴颉博士、汤轶丽博士、邹理博士与郎梦晨博士共同主持论坛。四川大学王安教授、江西师范大学唐伟胜教授、复旦大学段枫博士、北京大学李宛霖博士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尚必武教授和郎梦晨博士等国内知名中青年学者应邀与会交流,探讨叙事学领域的前沿话题,追踪学术热点,开拓学术视野。尚必武教授主持论坛开幕式。
7月11日上午的报告“图像转向与语象叙事”由王安教授主讲。王安教授由20世纪下半叶发生的范式变革讲起,从图像转向的背景、语象叙事的定义和范围、“诗如画”与“诗画竞争”、“以言及象” 、“以言拟声”与性别政治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了语象叙事的历史源起与发展历程,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并指出语象叙事仍有广阔的空间值得探索与研究。王安教授的讲座旁征博引,内容详实,拓展了在场听众的学术视野。
7月11日下午的报告“物叙事理论建构和文本阐释之途”由唐伟胜教授主讲。唐伟胜教授分别从理论建构与批评实践两条路径对物叙事进行阐释,重点论述了物转向与物叙事、物性叙述的基本策略、物性叙述对叙事学的挑战、物性叙述对叙事学的拓展等方面,并结合文本《一个旅行推销员之死》说明物叙事如何重新挖掘被遮蔽的文本意义。唐伟胜教授的讲座将理论与文本充分结合,高屋建瓴,生动精彩,引人深思。
7月12日上午的报告“作者和叙事资源—《维尔夫人显灵纪实》中的(非)虚构性问题”由段枫博士主讲。段博士首先详述了叙事修辞诗学的表格框架,溯源并梳理了虚构性话题内部不同流派的理论争鸣,重点考辨了重要概念、不同理论模型的流变与争议。在第二部分,段博士以笛福的《维尔夫人显灵纪实》为文本案例,探讨其中作为叙事资源的虚构性问题。段博士的讲座理论扎实,文本生动,对虚构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阐释。
7月12日下午的报告“诗学、阐释,抑或工具箱?叙事学本体论的三种形态考辨”由尚必武教授主讲。尚必武教授回应伯克等学者关于叙事学理论历史化的呼应,结合叙事学史考辨了叙事学的三种形态,即作为“诗学”的叙事学,“支持阐释”的叙事学,与作为“工具箱”的叙事学。并提出叙事学三种形态的并存、融合与互补帮助其超越既有藩篱,呈现日渐多元的特征,并展现出蓬勃生命力。尚必武教授的讲座视野开阔,提纲挈领,具有启发意义和丰富内涵。
7月13日上午的报告“超越体裁界限的修辞资源——修辞方法视角下的虚构性”由郎梦晨博士主讲。郎博士从什么是虚构性引入讨论,着重梳理了修辞方法虚构性理论的主要观点,聚焦不同理论家关于虚构性理论的争鸣及其本质,并结合案例讨论虚构性与虚构文类的复杂关系,最后从解决概念争议、细化理论、探索理论适用边界三方面对目前的虚构性研究进行了思考与展望。郎博士的讲座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给予听众深度启发。
7月13日下午的报告“历史主义视角下的叙事研究:以哥特文学中情感机制的历史演化为例”由李宛霖博士主讲。李博士由叙事学研究新手的困境切题,结合时代新题,思考历史主义语境与发轫于形式主义与结构主义的叙事理论的有机结合,并由此从历史主义视角出发,借由叙事学中的内聚焦、同故事叙述、双视角叙述等概念观照哥特文学中情感机制的历史演变。李博士的讲座条理清晰,例证丰富,思维活跃,发人深省。
本次论坛中,来自全国各高校的近七百名学者齐聚一堂,共襄盛会。讲座期间,参会听众与报告嘉宾积极互动,并踊跃提问,就当下叙事学界前沿话题和学术焦点进行了精彩而深入的交流与探讨,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在各位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下,上海交通大学第六届叙事学暑期高端研讨会暨叙事学中青年学者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Copyright: 2013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cross ICP No. 2010919
Technical support: Weicheng Interconn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