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交流

国际交流丨跨越山海 智启未来—上海交通大学师生赴日参加“樱花科技项目”

发布时间:2025-02-15   阅读次数:-

2025年1月19月至25日,在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ST)的“樱花科技计划”(Sakura Science Program)的资助下,上海交通大学“樱花科技项目”访学团一行8人在外国语学院日语系主任金文峰的带领下,赴日本福冈市开展了为期七天的友好交流访问。本次活动的日方承担单位为日本福冈市的“福岡亚洲都市研究所(URC)”。同学们通过学术讲座、实地研学、对话交流等多视角,展开了一场科技与人文交织的深度研学。

学术对话:触摸创新脉动

交大访学团先后探访四所特色高校,在学科碰撞中激发创新思维。西南学院大学王忠毅教授以美学与商业主题讲座分享开启首场思维激荡,中日学子分成小组围绕"中日艺术作品与美学理念之异同"展开讨论,在价值坐标系中寻找文化共鸣;九州大学建筑系坂井猛教授通过“大学与地域”主题分享介绍了九大校园的设计理念,并带领师生参观了特色建筑、图书馆、陈列馆和3000人礼堂等,学校历史和节能、灵活的设计理念跃然眼前;在福冈工业大学参观了卢存伟实验室。卢教授亲自为交大师生讲解实时监测20公里外海域的3D成像系统,生动诠释着防灾科研的现实价值;九州产业大学的中原由木子教授则用"微气泡技术"和荧光微粒的介绍讲座和一系列神奇实验室的展示,向我们展现了基础研究向医疗、刑侦等生活应用的奇妙转化。

交大学生与西南学院大学学生小组讨论

坂井猛教授带领参观九州大学

参观福冈工业大学卢存伟教授团队的核心专利—3D测量技术

 

九州产业大学中原由木子教授团队实验室参观学习

在科技与人文的学术探索中,我们领略着创新的魅力,同时也为研究人员们几十年如一日的科研精神所触动,转化为未来自身不懈向前的动力。

文化魅力:感知传承之美

当科技探索遇见文化传承,访学团在太宰府天满宫的三重桥畔领悟"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哲学,于九州国立博物馆的丝路文物中重识东亚文明交流史。恰逢节分日,博多区役所的撒豆驱邪仪式让传统民俗焕发现代活力,而御神牛雕像前的梅枝饼香气,更将文化体验化为舌尖记忆。这些穿越时空的对话,让学子们深刻理解到:科技创新需要扎根文化土壤才能绽放异彩。

太宰府天满宫和九州国立博物馆

城市探微:解构宜居密码

URC畠山尚野研究员的数据沙盘揭示福冈发展密码:这座人口不足东京三分之一的海滨城市福冈市,以"15分钟生活圈"规划实现通勤效率全球领先,用紧凑型布局打造宜居范本。从祇园车站的设计,到博多站屋顶铁道神社的垂直空间利用,处处体现着人性化城市理念。正如福冈城市政策讲座中所言:不做巨型城市,而要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温度之城。

双向奔赴:架设友谊之桥

西南学院大学的海岸线漫步中,中日学子共同探讨现况畅想未来;九州产业大学实验室内,两校师生就各个器材和研究内容展开讨论交流,访学团的同学们纷纷主动提出问题,教授与实验室的研究生们都十分耐心地进行解答;结业仪式上,访学团用中日英三语汇报,赢得URC职员专家们的一致好评,同学们也向承蒙多日细心关照的各位职员老师们表达了诚挚感谢。当飞机掠过博多湾的晨曦,年轻的身影已携带着跨文化理解的种子,即将在更广阔的天地生根发芽。

访学团同学们与西南学院大学两位热心学生合照

成果汇报

金老师向URC的宫川事务局长赠送交大纪念品

此次访问期间,同学们不仅日语、英语交流能力与国际视野得到显著提高,并且对于日本文化、理工科与人文社科都有了新的认识,同学们纷纷表示,今后要更加努力学习,争取能够成为更加优秀的新时代复合型人才。这次交流不仅是知识获取,更是思维方式的革新。期待同学们将福冈所见所学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能量。正如福冈塔夜灯初上时映照的座右铭——这里不是终点,而是新航程的起点。

地址:中国上海东川路800号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杨咏曼楼

  邮编:200240  网址:http://sfl.sjtu.edu.cn

电话:021-34205664 (党政办公室)  021-34204723(教学科研办公室)

Copyright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旧版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