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7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高教主赛道国际项目(上海赛区)专项赛获奖名单正式公布。由外国语学院推荐、薛原和管新潮两位老师指导的项目“欧亚古代语言数字化:利用人工智能保护和传承古代语言的创新途径”荣获国际项目上海赛区铜奖。这一成果是学院在新文科建设领域的重要探索成果,也是学院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和国际化发展的有力体现。
本届大赛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办,是一项面向全球大学生的高水平创新创业赛事。大赛以“打造共建共享融通中外的创新创业盛会”为宗旨,致力于推动人工智能、数字技术与教育、文化、医疗、交通等领域的深度融合,促进学术研究成果的转化与实际应用,吸引了来自全球27个国家和地区的1738个项目参赛。参赛团队包括哈佛大学、牛津大学、苏黎世理工大学等全球顶尖高校的学生团队。作为一项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的人文类项目,外国语学院推荐的欧亚古代语言数字化项目在众多以理工农医为主的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成为新文科建设的亮点之一。
获奖项目“欧亚古代语言数字化:利用人工智能保护和传承古代语言的创新途径”旨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古代语言的保护与传承,开发了一套完整的古籍数字化处理体系,涵盖从纸质古籍的数字化存储到文本分析的全过程。项目特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跨语言与跨文化的处理能力,能够高效处理多种语言的古籍文本;二是结合了最前沿的文本视觉模型、多模态语言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显著提升了纸质古籍数字化的鲁棒性和准确性;三是通过对古代语言的自动分析和语言学标注,为研究语言迁移与文化传播提供了重要工具。作为数字人文领域的创新成果,该项目既具学术价值,也在文献保护、文化交流和文创开发等实践领域展现了广阔的前景。
参赛团队由来自德国慕尼黑大学和慕尼黑工业大学两所顶尖高校的硕博学生组成,团队成员国际背景丰富,覆盖文、理、工、管等多个学科领域,充分体现了国际化合作与学科交叉的优势。团队负责人聂耳聪是外国语学院德语专业2019届本科校友,现为慕尼黑大学信息与语言处理中心和慕尼黑机器学习中心的博士生,研究方向为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在数字人文和计算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他表示:“这个项目的想法是在和外院老师的交流中碰撞出来的,能够将自己所研究的技术在很有意义的人文领域发挥作用,我觉得这样的探索和尝试非常值得。可能正是外院本科四年的培养和熏陶,让我如今投身语言智能和技术研究的同时,内心还埋有一颗人文情怀的种子。外院的学习经历不仅让我掌握了扎实的语言基础,更让我深刻体会到语言背后所承载的文化与历史的厚重感。这种人文情怀让我在技术研究中始终关注技术如何服务于人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我期待以该项目为契机,在未来的研究中进一步推动数智人文的发展,让技术与人文的结合焕发出更大的价值。”
指导老师薛原谈到:“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大语言模型等现代AI技术成果植根于人类创造的宝贵语料,也自然应该服务于语言,尤其是古代语言和低资源语言。语言是文化和文明的载体,AI技术赋能数字人文研究,是一场现代与传统的深度交融,是技术与文化的碰撞。这不仅具有重大的学术研究价值,也在文化传承和产业开发中蕴藏着巨大的潜力。数字人文领域仍有大片蓝海值得探索,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研究和实践,推动技术更好地服务于语言和文化的保护与传播。”
外国语学院始终致力于推动新文科建设,探索人文学科与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深度融合。此次获奖项目的成功,不仅是学院在创新实践中的一次重要突破,也展现了学院在国际化教育和跨学科合作中的独特优势。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新文科发展路径,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跨学科能力的人才,为语言文化研究和社会发展贡献更大的智慧与力量。
地址:中国上海东川路800号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杨咏曼楼
邮编:200240 网址:http://sfl.sjtu.edu.cn
电话:021-34205664 (党政办公室) 021-34204723(教学科研办公室)
Copyright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旧版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