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第八届语音学与大脑神经机制高级研讨会成功举办

作者:谢佳言、胡若臻 摄影:樊心然   发布时间:2024-07-30   阅读次数:-

7月10日至11日,第八届语音学与大脑神经机制高级研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举办。本次研讨会由外国语学院言语语言听力中心主办。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彭刚教授,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言语语言听力科学系刘畅教授,南方科技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系陈霏教授,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言语语言听力科学系张扬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丁红卫教授、李菲副教授、林苡博士,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吴梦玥副教授等权威专家作主题发言,共同探讨语音与大脑神经机制研究、特殊人群的言语与听觉研究、言语识别和助听技术、跨语言的语音感知产出及言语语言习得研究等当今言语科学研究领域的最新议题及发展趋势。会议还邀请近红外设备专家进行相关技术培训。来自国内外近百名该领域专家学者及高校师生通过线下或线上的方式参与本次研讨会。

7月10日上午,研讨会正式开幕。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常辉致辞,常辉代表学院对参会嘉宾和学员表示热烈欢迎,并向各位专家学者一直以来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

随后,彭刚教授、刘畅教授、陈霏教授分别作主旨演讲。

彭刚教授作题为“普通话儿童语音能力的发展(及退化)”的主题报告。彭刚教授聚焦普通话儿童基于范畴感知的精细化语音感知,并详细探讨了视觉信息、语境环境、病理条件对语音感知的影响。

刘畅教授作题为“言语障碍儿童的听觉加工与感知”的主题报告,报告以基础听觉感知和儿童听觉感知发展(包括儿童对于声音的基础加工,比如声 强、音频、时域等感知的发展)为前导,进而研讨言语障碍儿童的听觉感知以及展望相应的训练方法。

陈霏教授作题为“语音感知的客观评估:从心理声学到机器学习”的主题报告,主要介绍语音感知(主要是可懂度)相关的心理声学基础,语音感知评估的模型(包括非侵入式评估模型、基于机器学习的评估方法、以及基于神经生理学测量的模型等),以及相关近期研究成果。

此后,技术专家进行有关近红外相关技术的培训,为大家详细介绍近红外实验的原理、操作步骤和相关研究。

7月11日,研讨会的主旨发言环节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陶庆主持。陶庆向长期以来对学院给予大力支持的国内外学者表示诚挚感谢,向百忙之中挤出宝贵时间来参加研讨会的专家学者和师生们表示热烈欢迎。

随后,张扬教授、丁红卫教授、李菲副教授、吴梦玥副教授、林苡博士分别作主旨演讲。

张扬教授作题为“言语、语言和听力学科的行为和神经研究思路进展和实验设计”的主题报告。张扬教授聚焦跨学科领域的言语、语言和听力科学,从行为、神经生理和成像方法的指导思路、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角度,探讨神经机制和语言行为现象之间的关系和发现。基于团队的研究结果,张扬教授对语言教学训练和临床干预实践的应用开发提出设想和展望。

丁红卫教授作题为“交大外院语音学的跨学科研究及国内外合作研究简介”的主题报告,介绍交大外院跨学科特色,概述团队研究的总体框架及和各方院校单位的合作研究,强调团队目前对语言与健康的大脑神经机制的特别关注和工作成果。

李菲副教授作题为“汉语名量词短语理解的神经机制研究”的主题报告,重点讨论简单语法结构加工中的语义预期和整合,通过分析接受名量词短语语境实验、名词内启动实验及连续呈现名量词短语实验等ERP实验结果,强调言语理解是一个高度动态、增量和交互的过程。

林苡博士作题为“精神分裂症患者言语和非言语情绪的感知研究”的主题报告,围绕多模态情绪感知,讨论感知通道的优势效应以及性别对情绪感知的影响,介绍了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不同通道下的情绪感知能力,并探讨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及临床应用的可能性。

吴梦玥副教授作题为“基于大模型的精神健康应用研究”的主题报告,聚焦大语言模型在医疗领域中辅助特征挖掘与诊断,介绍了大模型基于情绪识别的语音文本检测、模拟多学科专家会诊等内容,并进一步探讨了大视觉语言模型(LVLMs)通过图片描述等任务在辅助认知功能障碍诊断及自闭症康复中的应用。

在嘉宾学员感言环节,参会成员纷纷发表感言。学员们表示,通过参加这次研讨会,系统地了解到言语科学领域的研究前沿及语言相关的大脑神经机制,也引发他们对于如何进行交叉学科研究,并将科学研究应用到现实生活场景的思考。各位专家和教授的高水平讲座使大家受益匪浅,开拓眼界。最后,与会专家为在场的学员们颁发参会证书。

第八届语音学与大脑神经机制高级研讨会圆满结束,与会师生收获颇丰。

地址:中国上海东川路800号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杨咏曼楼

  邮编:200240  网址:http://sfl.sjtu.edu.cn

电话:021-34205664 (党政办公室)  021-34204723(教学科研办公室)

Copyright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旧版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