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2023年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言语语言听力中心年度论坛(会议通知)

发布时间:2023-12-21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言语语言听力研究中心响应健康中国战略,自2016年成立以来,始终关注言语沟通障碍人群的研究。中心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强大的医工平台,聚焦文理医工交融的语言研究,积极探索人类在整个生命周期中言语语言交流的复杂性与相关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的科学奥秘。

此次论坛特别邀请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康复研究院及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专家与言语语言听力中心的师生就语言加工障碍的脑机制与康复干预、精神障碍语音识别的进展及思考、精神障碍患者多模态指标的收集介绍等重要话题展开探讨。期待大家共同努力,进一步促进语言学在健康领域中的交叉研究,推进新文科建设,服务健康中国战略。

本次研讨会邀请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康复研究院单春雷院长、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李春波副院长、李惠副主任医师、王洪艳主治医师与言语语言听力中心的师生共同探讨交叉学科的话题。

 

会议日程安排如下

 

主旨发言人及主旨发言简介

  • 单春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康复研究院院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导

教授,主任医师,博导,中科院认知神经科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康复研究院院长,附属同仁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主任,中医智能康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康复医学会副会长、脑功能检测与调控康复专委会首任主委、脑机接口与康复专委会主委,国际期刊Brain Network and Modulation主编。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优秀中青年专家,中国康复医学会最美康复科技工作者、优秀康复医师,上海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共5项。发表论文200余篇,SCI论文100篇。获国家专利和著作权30项。主编/副主编专著教材15部。以第一完成人获中国康复医学科技奖一等奖、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上海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报告摘要:介绍语言加工的重要脑区和环路,语言的认知加工模型,语言障碍如失语症各种类型对应的脑受损机制和表现,以及目前语言障碍康复常用的训练和神经调控方法。

 

  • 李春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医学博士,上海领军人才,曾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学术兼职:上海市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会长等。《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编委会副总主编,《心理学通讯》副主编等。研究兴趣:精神病理学基础与临床研究认知老化可塑性研究。

 

  • 李惠: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英国诺丁汉大学访问学者,梅奥诊所临床访问学者。现为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六科副主任。上海市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委员会委员,第九届CSP焦虑障碍研究协作组成员,上海市心理卫生学会理事,徐汇区医学会第一届专委会委员兼秘书。目前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上海市卫建委、上海交通大学等科研项目;主要从事有关焦虑症、双相障碍、抑郁症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

报告摘要:介绍常见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和情感障碍的临床症状特征,精神疾病语言识别研究进展,以及在疾病辅助诊断方面的展望和思考。

 

  • 王洪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主治医师

博士,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医师。研究方向:精神分裂认知康复训练。目前负责课题“抑郁症障碍分层、分类的生物学、心理学依据临床标准研究”。收集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障碍患者、焦虑障碍患者及健康对照的言语、表情、步态、脑电、磁共振等方面数据,以期获得抑郁障碍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物

 

  • 丁红卫:上海交大言语语言听力中心长聘教授

获德国语言学博士与工学教授资格。国家社科重大项目“精神障碍人群语料库建设及面向脑科学和人工智能的语言研究”首席专家,国际言语韵律协会理事会Officer,发表国际论文100余篇。近年来聚焦听力及精神障碍人群语音韵律研究并继续与国际著名公司合作研发语音智能及言语病理方面的技术产品。

报告摘要:团队继续围绕认知、情感、语言三个维度来探寻言语沟通在整个生命周期的心理神经机制,并期待能为精神障碍的诊断与康复提供有益的帮助。目前团队主要关注老年人的听力衰退对认知功能与情绪感知的影响,尝试通过改善助听技术降低老年认知衰退譬如聚焦助听器压缩技术如何影响汉语辅音、元音、声调、及韵律情绪的感知,从而提高中文助听器的品质和功能。此外,我们还计划将语音韵律与语用、句法等相结合,探寻语言作为精神障碍的生物社会标志物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

 

  • 徐旴:上海交大言语语言听力中心长聘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长聘教授,研究兴趣包括词语表征和加工的个体差异,以及这些差异与心理健康的关联。

D:\2023\2023-Shanghai-Jiaotong\2023会议-言语语言听力年度论坛\各位老师简介与照片\徐旴照片.jpg

报告摘要:情绪障碍对个体认知、社交,和职业发展的负面影响已被广为关注。语言的一项重要功能是表达情感。通过对词汇语义情感的分析,研究者得以探究个体或群体情绪情感表征的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联。依据健康中文母语者对万余中文词语的判断,结合计算模型对近四万中文词语的推演,本研究所制定的词汇语义情感常模,期待为情绪障碍下情感理解和交流机制的研究,及临床诊疗的实践,提供一项实用的工具。

 

  •  汪玉霞:上海交大言语语言听力中心副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香港城市大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心理语言学,包括汉语语音感知和句子句法语义信息在线加工。在《外语教学与研究》、《语言文字应用》、《语言教学与研究》、《心理科学》、Journal of Speech, Language & Hearing Science, Journal of Acoustic Society of America, American Journal of AudiologySSCI/SCICSSCI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担任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心理语言学专业委员会、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第二语言加工专业委员理事。

报告摘要:语音感知具有离散性的范畴性感知特点;范畴性语音感知研究长期受到学界的普遍关注。本报告侧重老龄化对汉语语音感知带来的影响,特别是对汉语声调范畴化感知的影响。探讨不同声调类型、声调长度、听觉环境(安静背景和噪音背景)条件下,老龄化对汉语语音范畴化感知的影响,希望对汉语老年人面临的听觉困难有更精细深入的认识。

 

  • 黄爱军:上海交大言语语言听力中心长聘教轨副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长聘教轨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她在形式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下研究语言发展(包括一语习得和二语习得)、语义学和语用学,分别在Language Acquisition, Journal of Child Language, Lingua,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Linguistics,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等国际SSCI/A&HCI期刊上发表过论文,主持了一项国家社科一般项目和三项省部级项目。

报告摘要:量词是汉语里一个典型的类型学特征,汉语儿童如何习得量词是心理语言学领域里的一个热点话题。在过往研究中,学者一致认为汉语量词的句法性质很早就被儿童获得;但是,对于汉语量词的语义性质的习得,学界目前还没有清晰的认识。我用量化、个体化和分类三个语义功能定义不同类型量词的语义性质。我和团队成员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在一系列儿童语言实验中发现,量词的三个语义功能在儿童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三个不同阶段中先后获得;其中,量化功能最先获得,个体功能次之,分类功能最晚获得。总之,与量词句法功能的早期获得相比,我们发现量词的语义性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习得过程。我们的研究发现对量词的理论研究和特殊人群的语言研究均有重要意义。

 

  • 林苡:上海交大言语语言听力中心长聘教轨助理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长聘教轨助理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实验语音韵律学,主要从事多模态情感语音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在Journal of Speech, Language, and Hearing Research, Journal of Psychiatric Research, Schizophrenia ResearchSCI/SSCI期刊和EI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上海市晨光计划等项目。获上海交通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等荣誉。

报告摘要:精神分裂症患者常伴有感知觉、情绪、语言和行为等方面的异常,社会认知功能障碍是其主要症状之一。本报告将聚焦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情绪认知能力,对比患者语言与非语言情绪识别方面的表现,探究个体因素(如性别差异)和情境因素(如情绪类别)之间的交互影响,揭示情绪认知障碍背后的心理病理学基础。

地址:中国上海东川路800号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杨咏曼楼

  邮编:200240  网址:http://sfl.sjtu.edu.cn

电话:021-34205664 (党政办公室)  021-34204723(教学科研办公室)

Copyright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旧版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