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上海交大王振华教授团队参加全国功能语言学博士论坛

发布时间:2013-12-04   阅读次数:-

 

上海交大王振华教授团队参加全国功能语言学博士论坛

       11月30日至12月1日,全国功能语言学博士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国际系统功能语言学大会主席、中国功能语言学学会会长、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黄国文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王振华教授等7人作主旨发言。论坛设四个分会场,吸引了领域内的众多专家学者。

       王振华教授率系统功能语言学团队一行参加论坛,并作了题为“Modeling Personalized Meaning”(个性化意义建构)的主旨发言。他指出,个性化意义是语义复合体。这种语义复合体的形成往往有两种情形,一种情形是语言使用者根据语境的需要,整合语言的群体义库和个体义库,从中析取元素从而创造新的语言形式和意义。另外一种情形是,说话人因语境的制约,在已有语言形式和意义的基础上故意弱化所使用语言的概念意义而后植入人际意义。王振华称第一种情形是附加性创造,第二种情形为延伸性处置。这两种情形形成意义杂糅系统,并与语式(Mode)系统一起形成个性化意义系统网络。

       团队成员刘兴华博士做了题为“Argument Structures in University Students’ Argumentative Writing: An SFL Perspective”的报告。他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体裁理论,对比分析了中英大学生英语议论文的论辩结构。刘兴华探讨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体裁理论在指导英语写作教学中的积极价值,并指出,指示语本身的语言特征和文化背景对议论文论辩结构的使用具有重要的影响。

       团队成员赖良涛博士做了题为“语类的学术知识建构功能”的报告。他从社会建构主义的视角出发,阐明社会知识由语言等符号系统通过其表意功能识解世界而建构;作为语篇抽象物的语类在知识建构中起着关键作用。他还详细考察了各种语类在物理学、教育学、文艺理论等学科中的建构作用。赖良涛指出,报告语类、解释语类、程序语类、讲述语类和说明语类等语类族在学术知识建构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分别建构起事物描述、因果解释、程序操作、事件讲述、论辩推理等不同的知识类型。赖良涛博士还主持了第一分会场的学术交流活动。

      团队成员田华静和张庆彬分别为外国语学院在读博士。田华静将评价系统应用到汉语刑事辩护词的研究,从语类结构、态度资源、态度韵律三个方面探讨了刑事辩护词中态度资源及其分布特征。她的研究对汉语刑事辩护词的制作具有参考价值。

      张庆彬主持了“评价研究”分会场,并作题为“基于语料库的中外大学校训意义研究——评价意义”的发言。他的发言聚焦于中外大学校训评价资源的分布特征,深入分析了二者在情感系统、判断系统及鉴赏系统的共性与差异,指出中外大学校训在追求道德性、科学性、自由意识有明显区分,但由于二者都是对大学理念、大学职能的凝缩,因此也有一定的同一性。

      作为这次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博士生圆桌交流活动11月30日晚举行,活动由刘兴华主持。期间,王振华教授作为特约嘉宾,到会与青年学子分享自己的科研经历,鼓励大家积极运用跨学科的视角开展原创性研究,并寄语青年学子戒骄戒躁,志存高远。

      据悉,上海交大“马丁适用语言学”研究中心即将揭牌,并于2014年举办3次全国功能语言学博士高端研习班和1次国际Free Linguistics Conference。

地址:中国上海东川路800号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杨咏曼楼

  邮编:200240  网址:http://sfl.sjtu.edu.cn

​​​​​​​ 电话:021-34205664 (党政办公室)  021-34204723(教学科研办公室)

Copyright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旧版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