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 “世界文学中的非人类叙事:跨学科视角”暨上海交通大学第七届叙事学暑期高端研讨会成功举行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第七届叙事学暑期高端研讨会会务组   发布时间:2023-07-14   阅读次数:-

“世界文学中的非人类叙事:跨学科视角”暨上海交通大学第七届叙事学暑期高端研讨会于2023年7月11-13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由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跨学科叙事研究中心与国际学术期刊Frontiers of Narrative Studies(ESCI收录)编辑部主办,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中心协办,旨在为国内叙事学研究者,尤其是青年教师和研究生提供学习叙事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平台,共同探讨非人类叙事领域的前沿话题,拓宽学术视野,启迪科研灵感。

7月11日上午的大会开幕式由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尚必武主持。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常辉和上海教育出版社梁晓莉分别致开幕词。常辉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向与会嘉宾和各位参会者表达了诚挚感谢,并介绍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近年来的学科发展情况。常辉指出,上海交通大学叙事学研究团队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梁晓莉表达了与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以及国内叙事学研究同行合作交流的热切希望,并预祝本次叙事学暑期高端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7月11日,上海交通大学尚必武教授作题为“非人类叙事:从概念到批评”的主旨发言。尚必武教授从历时角度讨论了世界文学中非人类叙事研究的发展脉络,阐述了非人类叙事的四种主要类型:自然之物的叙事、超自然之物的叙事、人造物的叙事、人造人的叙事。他强调,非人类叙事研究的意义在于理解人类如何以更好的方式介入生物圈,建构更为和谐、多元的世界。

比利时根特大学Marco Caracciolo教授作题为“Unraveling Bodies and Nonhuman Challenges in Contemporary Anglophone Fiction”的主旨发言。Caracciolo教授首先介绍了关于重新思考人类身体的不同理论,并从认知科学视角出发,探讨文学小说如何通过扩展对人类身体的想象来阐释气候变化这一宏大主题。Caracciolo教授提出,在气候变化的语境下,我们关于身体的想象和认知需要被重塑,进而重新思考个体死亡和主体性问题。

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Leona Toker教授作题为“Figures of Discourse in Prose Fiction: Sterne, Dickens, Joyce, Nabokov”的主旨发言。Toker教授以省略三段论(enthymeme)、置换修辞(hypallage or transferred eptithet)、纹章修辞(blason)三个修辞格入手,考察了散文体小说中的语篇修辞。通过分析狄更斯的《双城记》、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纳博科夫的《洛丽塔》等,Toker教授深入阐释了不同的文体方式和独特的写作风格,进而赋予读者新奇的阅读感受。

南开大学刘英教授作题为“拉图尔与文学研究的对话”的主旨发言。刘英教授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拉图尔理论的嬗变过程,以及其理论如何被文学界逐步接受并重视,最终带来文学研究界的“非人类转向”。刘英教授指出,拉图尔及其行动者网络理论给予我们的深刻启示在于探究文学新的存在模式,文学的力量能够时常溢出虚构模式,文学的能动性作用不容忽视。

国际论文发表工作坊由尚必武教授主持。工作坊邀请Maria Luisa Torres Reyes教授和Vincenz Serrano教授就国际论文的发表与接收等话题与参会者进行交流研讨。Reyes教授和Serrano教授分别介绍其主编的UNITAS杂志与Kritika Kultura杂志,并从主编视角分享了国际论文写作与创新经验,传递学术心得,与现场参会者进行了积极互动。

7月12日,菲律宾圣托马斯大学Maria Luisa Torres Reyes教授作题为“Fictional Non-Humans: The Road Chronotope in Rural Colonial Philippines”的主旨发言。Reyes教授从巴赫金对小说体裁和时空关系的阐释理论出发分析短篇小说“How My Brother Leon Brought Home a Wife”,探讨构成叙事重要维度的非人类元素。Reyes教授认为,小说中的非人类特征体现于时空体中,非人类元素同时作为故事的材料和话语方式、背景和前景同时存在,此间的张力构成了叙事的基础。

菲律宾马尼拉大学Vincenz Serrano教授作题为“‘Things that Fall from the Pages of Books’: The Reserve of Objects in Conchitina Cruz’s ‘There is no emergency’”的主旨发言。Serrano教授从物的角度出发,考察诗歌“There is no emergency”的独特形式,以及诗歌如何通过描写大量的日常之物建构文学世界。Serrano教授指出,物具有在特定的情境中保持独立的能力;与此同时,物也能够储备、集中和释放能量,从而赋予其自身不可忽视的阐释力与叙事能力。

复旦大学Sandro Jung教授作题为“Sarah Pearson’s The Medallion and Late Eighteenth-Century It-Narrative”的主旨发言。Jung教授介绍了莎拉·皮尔森 (Sarah Pearson)1794年的小说《奖章》(The Medallion),并重点分析了其中的非人类叙述者。Jung教授着眼于十八世纪的物叙事文类背景,讨论了小说与其他物叙事小说之间的互文关系,以及小说中非人类叙述者所独具的历史性、可塑性和感受能力。Jung教授认为,该小说杂糅了不同类型的叙事,从而挑战了物叙事的传统文类预期。

中国人民大学曾艳兵教授作题为“‘落叶发出的沙沙声’——卡夫卡中短篇小说中的非人类叙事”的主旨发言。曾艳兵教授聚焦卡夫卡的《地洞》、《变形记》、《一份为某科学院写的报告》、《家长的忧虑》等经典名篇中作为逃逸线的动物叙事;双重视阈突转的变形叙事;聚焦人之未知的人造物叙事等,考察了小说如何以非人类叙事的方式叙述人类,以非卡夫卡的方式讲述卡夫卡,重点探讨和分析了卡夫卡小说中的非人类叙事艺术。

大会四场分论坛,来自国内各大高校的五十余名师生围绕非人类叙事在论坛上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上海交通大学都岚岚教授,南京林业大学韩启群教授,云南大学舒凌鸿教授,华中农业大学李敏锐教授分别主持分论坛。上海交通大学刘建军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曾艳兵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尚必武教授,深圳大学宁一中教授作为特邀点评嘉宾,与各分论坛的师生展开了积极互动和热烈交流。

7月13日,深圳大学宁一中教授作题为“论物叙事的知识考古式批评”的主旨发言。宁一中教授首先剖析了当下为何需要对物叙事进行知识考古式考察,并以植物叙事和矿物叙事为例,从知识考古式批评的角度阐述了植物和矿物所具有的能动性及其重要意义,重点阐述了非人类之物如何有效地拓展了人类对自身、物与世界的认知。宁一中教授指出,人与物相互依存、彼此倚赖,只有形成生命共同体才能实现共生共荣。

上海交通大学刘建军教授作题为“文学研究创新与社科基金申请”的主旨发言。刘建军教授具有启发性地分享了文学研究创新的关键和课题申报的经验,并指出文学研究需要具备问题意识,文学研究的前沿就是提出有效的问题,回答有意义的问题。刘建军教授指出,中国学者们要学会发现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重视文学研究中的概念创新,以及核心概念的考辨与阐释。

大会总结暨闭幕式由尚必武教授主持。西安外国语大学郑雅方与大连理工大学王新越作为参会代表先后发言。她们表示,过去三天的学习与研讨紧张而充实,研讨会丰富了参会者对叙事学前沿理论以及非人类叙述学理论的认识,并为今后的学术研究的方向与方法上打下了坚实基础。与其他在座参会者一样,她们对下一届上海交通大学叙事学高端研讨会的举办表达了期待与展望。

 

刘建军教授和宁一中教授分别致闭幕词。刘建军回顾会议的主要议程,肯定了本次研讨会取得的优秀成果,并指出世界文学中的非人类叙事研究具有广阔的研究空间和学术前景。宁一中教授对参会师生的交流成果给予了高度赞扬,鼓励各位青年学者在未来学术道路上继续勇攀高峰,并再次祝贺本次叙事学暑期高端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本次会议为期3日,与会专家学者围绕非人类叙事展开了深入探讨,充分展示了开阔的学术视野,积极推动了国内叙事学科的发展与文学领域的前沿研究。“世界文学中的非人类叙事: 跨学科视角”暨上海交通大学第七届叙事学暑期高端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地址:中国上海东川路800号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杨咏曼楼

  邮编:200240  网址:http://sfl.sjtu.edu.cn

电话:021-34205664 (党政办公室)  021-34204723(教学科研办公室)

Copyright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旧版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