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叙事理论前沿与批评”工作坊暨跨学科叙事研究中心2023年春季论坛顺利举办

来源:“叙事理论前沿与批评”工作坊暨跨学科叙事研究中心2023年春季论坛工作组   发布时间:2023-05-30   阅读次数:-

2023525日,叙事理论前沿与批评工作坊暨跨学科叙事研究中心2023年春季论坛顺利举办。本次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文科创新团队叙事理论前沿与批评、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跨学科叙事研究中心和Frontiers of Narrative Studies (ESCI)编辑部联合举办。来自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的专家学者参会交流,就跨学科叙事研究领域中的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尚必武为本论坛致开幕词。尚必武对各位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并简要介绍了跨学科叙事学研究中心的发展历程和既有成果,表示中心将继续加强与国内外学界合作,推动叙事学科的蓬勃发展。

主旨发言(一)由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邹理主持。

奥地利维也纳大学首席教授弗拉基米尔·比提作了题为“情节的渴望:麦克尤恩《黑犬》中的围场”的发言。比提着眼伊恩·麦克尤恩的力作《黑犬》,将其置于大英帝国解体的历史语境中进行阐释,指出小说通过聚焦叙述者杰里米,展现出历史与个人叙述之间复杂的互文关系。

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吴攸作了“东方主义的多种来世生命:萨义德理论在中国的翻译、接受与挪用”的发言。吴攸重点观察了过去数十年中萨义德东方主义理论如何在中国进行传播、翻译与接受,并由此深入探讨了西方理论研究的中国问题。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后郎梦晨作了题为“多重框架与虚构性的风险:从《说谎》引发的争议谈起”的发言。郎梦晨指出,劳伦·斯莱特的《说谎》引发的批评争议主要围绕三种诠释框架展开,指向虚构性的三种风险,小说展示了如何将虚构性的交流风险转化为其交流价值。

主旨发言(二)由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林玉珍主持。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尚必武作了沉浸于的故事世界:儿童文学中的非人类叙事的发言。尚必武首先定义了何为非人类叙事,并探讨了儿童文学中四种非人类叙事:自然之物的叙事、超自然之物的叙事、人造物的叙事和人造人的叙事。他指出儿童文学中的非人类叙事加深了儿童读者对人类和非人类界限的认知,同时强调了非人类和人类的主体间性。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何阚京作了题为“《机器人会梦见电子羊吗?》中的非人类叙事及生态批评”的发言。何阚京探讨了以往生态研究中遗漏的“非人类”叙事视角,解析了作品以非人类为角色、行动者和焦点表达人类与非人类之间的生态纠葛和生态完整性理念的力量。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袁欣悦作了题为“《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中的食物和权力”的发言。袁欣悦指出小说中的“食物”主题涉及了人类文明、城市、文化等重要议题,同时体现了物体具有能动性,使读者重新想象人与非人之间广泛而密切的联系。

主旨发言(三)由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吴攸主持。

美国北得克萨斯州大学教授约翰·彼得斯作了题为“约瑟夫·康拉德的《不情愿的叙述者》”的发言。彼得斯教授聚焦康拉德《台风》、《诺斯特罗莫》等经典作品中的叙述者,考察采用不同叙事角度与叙事策略的原因,深入浅出地分析了这些叙述者具有的“延误”、“遮掩”和“保留”特征及其服务的不同目的,以此着重突出了约瑟夫·康拉德对于叙述者的熟练运用和刻画。

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吴颉作了题为“《与狼为伴》中的叙事伦理”的发言。吴颉以“人类世”与“非人类转向”为背景,考察卡特作品中的动物、病魔和生灵等非人类要素,探讨了文本中的非人类主体的叙事功能与伦理意义,解析了作品如何引导读者进行道德思考并提高他们的道德判断力。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项煜杰作了题为“记忆与疾病:《M之书》的后末世文学体裁与可能世界叙事”的发言。项煜杰探讨了小说中的瘟疫问题,以及疾病主题在后末世文学中的重要体现及其艺术表达,并指出小说投射出诸如爱和希望等主题,由此使读者通过流行病的隐喻观察流行病的真相和状况。

专家发言完毕后,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师生与发言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

科研路漫漫,求索不间断,本次叙事理论前沿与批评工作坊暨跨学科叙事研究中心2023年春季论坛圆满落幕。论坛秉持“分享、对话、发展”的基本思想,通过专家引领、青年学者之间的交流和对话等形式,丰富了叙事学研究,增进了海内外学术交流和师生间学术讨论,从而启迪科研灵感,浓郁学术氛围。

地址:中国上海东川路800号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杨咏曼楼

  邮编:200240  网址:http://sfl.sjtu.edu.cn

​​​​​​​ 电话:021-34205664 (党政办公室)  021-34204723(教学科研办公室)

Copyright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旧版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