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外国语学院马丁适用语言学研究中心成功举办第七届适用语言学“语言与教育”国际会议

作者:张春晖;审核:王振华   发布时间:2022-10-23   阅读次数:-

 10月14日至16日,外国语学院马丁适用语言学研究中心在线成功举办第七届适用语言学国际会议,主题为“语言与教育”。来自国内外学界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和师生参加会议。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website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会议于14日上午开始,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常辉教授、悉尼大学David Rose教授分别致开幕辞。

57b515cd2d1706a44226a44cd92a6c1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常辉教授

 常辉教授介绍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发展历程、学院概况及近年来的建设成果,阐述马丁适用语言学研究中心的创建理念与学术研究目标,强调了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国内外语言教育研究中的重要理论地位,同时向与会嘉宾对外国语学院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并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A person wearing glasses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with medium confidence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application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悉尼大学David Rose博士

 悉尼大学David Rose博士在致辞中肯定了马丁中心坚持的学术理念,指出适用语言学理论在教育话语研究的重要理论地位。

 作为大会的第一位会议发言专家,David Rose在会议报告中以“Mapping pedagogies”为题,介绍了“分类”对实现学术价值和“步骤”对实现教学价值在教育话语研究中的重要性。他基于伯恩斯坦对教学类型的分类,结合系统功能语言学层级思想,提出了四种教学类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诗歌课程、电影鉴赏课程、学术讲座和基于语类的文学课程中的实例化语言资源,着重探讨了意义的来源和教师/学生互动模式。

A person wearing glasses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with medium confidenceA page of a book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with low confidence

北京外国语大学王文斌教授

 北京外国语大学王教授报告的题目是“汉语研究需要关切其个性及其背后的思维模式”。报告从英语与汉语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出发,通过丰富的汉英语例,探讨了汉语及英语在词汇和短语层面的个性,重点指出了汉语句子和语篇中“物象”和“事象”的空间性特征、结构及缘由。王教授主张,学习外语首先需要深刻了解母语特征,研究汉语需关切语言个性及其背后的思维模式。

A person smiling for the camera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with medium confidenceText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上海交通大学杨枫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的杨枫教授报告的题目为“地方性知识的翻译:从阐释学到接受美学”。报告从广泛的哲学角度探讨了知识的范畴和普遍性,阐释知识翻译学中的知识地方性特质指向知识本质论,并且具有文化理论的特性,并论述了地方性翻译的阐释学含义与接受美学的世界性认同之间存在的悖论。报告最后指明了翻译者的认知框架需与读者的思维模式相契合,对中外翻译和文化国际传播的指导意义。

A picture containing text, person, smiling, screenshot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A picture containing text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同济大学张德禄教授

同济大学张德禄教授的报告题目为“语法隐喻的话语意义建构功能探索”。张德禄教授回顾了语法隐喻理论体系的诞生和发展过程,提出“一致式”和“隐喻式”在语篇意义建构中可通过语篇发生学视角和典型性语法模式加以判定,语法隐喻产生的基本动因是为了前景化新的附加意义,阐释了语篇建构中选择隐喻式的四个规则,并指出语法隐喻在口语和写作语篇中对话语意义建构具有启示作用。

A picture containing text, person, person, screenshot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Website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with medium confidence

北京师范大学于晖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于晖教授的报告题目是“功能视角下学术语篇元话语的对比分析”。她首先介绍模糊语和加强语的概念,进一步对比叙事研究、个案研究、扎根理论研究、现象学研究和民族志研究学术论文中模糊语和加强语的使用情况,研究发现这两种元话语类别在不同质性的学术语篇中具有相同功能,但在使用频次和功能分布上存在差异。研究说明研究范式影响着模糊语和加强语的使用,研究结果对两类元话语在学术语篇意义建构中的使用和学术写作具有指导意义。

A picture containing text, person, screenshot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text, application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Estela I. Moyano教授 Universidad Nacional Guillermo, Brown Universidad de Flores

 10月15日上午,Estela Inés Moyano教授的报告题目为“Resourc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ading and writing teaching programs at higher education”。她在报告中首先回顾了Martin 与Rose两位学者发表于2008年的的语类理论,将阅读和写作过程建构为解构过程、文本设计/建构过程、编辑过程,并从概念、人际和谋篇角度对三个阶段加以探讨。她在报告中,阐述了指导阿根廷大学阅读和写作项目设计的理论原则,讨论了在实践过程中采取的磋商策略、跨课程策略、追踪和评估策略,以及阅读和写作项目管理相关要素的问题。

57b515cd2d1706a44226a44cd92a6c1Text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上海交通大学常辉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常辉教授的报告题目为“语言教育中的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培养”。常辉教授从语言能力的构念出发,指出语言教育中对语言知识和语言交际能力之间的关联及目前研究中对二者关联探索的缺失。比较了现有国内外失语症康复训练量表中测试内容的分类及优劣,并着重探讨了语言知识和语言交际能力对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康复训练量表设计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最后指出外语学习与失语症康复训练中测评的语言知识和交际策略方面存在的共同点。

A picture containing text, person, person, posing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Text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with medium confidence

复旦大学祝克懿教授

 复旦大学祝克懿教授的报告题目为“‘零度/中性’范畴建构的学科价值与当代意义”,由王品博士主持。报告回顾了陈望道先生《修辞学发凡》中建构的现代修辞学理论体系,指出著作中“零度”范畴的概念反映了不同修辞范畴层级关系的普遍规律、探讨了“零度/中性”范畴的内涵意义及体系雏形、阐释了“零度/中性”范畴的跨学科理据、解释了生态结构和功能特征并归纳了其学科意义。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application, Teams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A picture containing timeline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上海大学傅敬民教授

 10月15日下午,上海大学傅敬民教授的报告题目是“新时代翻译功能探析”,由邓耀臣教授主持。傅敬民教授首先介绍了翻译的基本对象,通过梳理翻译功能认知研究指出了传统翻译研究存在对翻译功能认识不足的问题,并引入社会学理论对功能视角加以阐释。傅敬民通过对比,探讨了传统翻译功能观与翻译功能新视野,提出了新时代翻译功能的特征,并总结了新时代翻译功能类型及其对国际传播、文化身份建构等方面的作用。

A person wearing glasses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text, application, chat or text message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Andrés Ramírez博士, Florida Atlantic University

 10月16日上午,Andrés Ramírez博士的报告题目是“Towards s Fourth Generation Genre-Based Pedagogy”。报告介绍了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发展而来的“以读促学”体裁教学法的多语言转向与语言教育范式转变的必要性,探讨了在系统功能语言学概念和教学框架下,向在美国的成年西班牙语母语者教授英语的情境中,分阶段的传记叙述课程如何引导学生有目的的使用英语与西班牙语。研究结果表明双语教学法提高了学生对传记文章的内容和语言模式的熟悉程度,并在书写传记文章时增加了对目标语英语的使用。

A picture containing text, person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text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复旦大学杨雪燕教授

 杨雪燕教授的报告题目是“如何增强英语教师课堂陈述的互动性?——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由郇昌鹏副教授主持。杨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课堂话语中英语教师使用的陈述话语的内容类型和组合模式,基于实证研究,在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下探讨了陈述话语的人际意义、经验意义和谋篇意义对教师陈述的互动性的增强作用,提升了学生的注意力、良性的课堂互动与效果、以及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A person wearing glasses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with low confidenceText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悉尼大学James Martin教授

 James Martin教授的报告题目为“Managing classroom discourse: scaffolding teaching/learning in pedagogic discourse”,报告由赖良涛副教授主持。报告梳理了系统功能语言学领域对教育话语的关键性研究,重点介绍了基于Maton & Howard(2018)的语码规范理论(LCT)对教育话语的语码拓扑映射,并以法律课程为例,分析了课程中教授法律概念时出现的语场转换。Martin教授进一步建构了教育类型与知识类型的拓扑空间,通过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非选拔性中学八年级古代历史课程中有关“城堡”的知识,分析了教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协调话语的语篇语义资源与知识语码映射。

A person wearing glasses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with medium confidenceA person wearing glasses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with low confidence

王振华教授                        James Martin教授

 本次研讨会于10月16日上午落幕。马丁中心主任王振华教授在闭幕辞中感谢了会议报告发言者从不同视角对教育话语研究的贡献,他指出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用于解释语言现象、交际意图、知识建构的适用性,阐明了语言用于教育的目的在于传道、授业、解惑,并主张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遵循“尊重实际,敬畏理论”的理念。最后,Martin教授感谢了会议组织方成员,并祝贺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他高度评价了中国系统功能语言学者在教育话语领域里的贡献,并期待未来在双语及多语教育研究里更多地应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和观点。

地址:中国上海东川路800号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杨咏曼楼

  邮编:200240  网址:http://sfl.sjtu.edu.cn

电话:021-34205664 (党政办公室)  021-34204723(教学科研办公室)

Copyright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旧版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