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上海交通大学马丁中心“适用语言学与评价研究”国际会议成功举办

作者:方硕瑜、张春晖、王振华   发布时间:2021-12-22   阅读次数:-

2021年12月17日至19日,上海交通大学马丁适用语言学研究中心举办了“适用语言学与评价研究”国际会议。本次会议旨在纪念“评价系统”(the APPRAISAL Systems)提出20周年,主题是“评价系统”及其理论的适用语言学研究。会议线上举办,包括大会报告、主旨发言、分会场报告和新书发布。来自国内外学界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和师生参会发言。

 

会议于17日上午8:30开始。开幕式上,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常务副院长常辉教授、北京大学胡壮麟教授和北京语言大学李宇明教授分别致开幕辞。开幕式由马丁中心主任王振华教授主持。

  

17日上午,北京大学胡壮麟教授和北京语言大学李宇明教授做了大会发言,西南大学刘承宇教授、国防科技大学李战子教授和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Michele Zappavigna副教授做了主旨发言。

 胡壮麟教授的报告题目是“积极话语分析和批评话语分析的互补性”,由李宇明教授主持。报告回顾了批评话语分析和积极话语分析的基本思想,阐释了二者在现实与虚拟、解构与建构、概念意义与人际意义、坏消息与好消息等方面的互补性。报告指出,语言是影响人们的情感、判断和人际关系的重要力量,语篇分析和取材要注意是非标准。

 

李宇明教授的报告题目是“重视语言法的研究”,由刘美君教授主持。李教授介绍了我国语言文字使用和立法的现状,同时对比国际语言立法情况和世界各国的语言状况。报告指出了语言法在世界治理、国家治理、人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多语言、融媒体、语言智能、数字经济时代的研究价值。

 

刘承宇教授的报告题目是“庭审话语中的评价资源及其在非法律人身份建构与合法权利保障方面的作用”,由王品博士主持。刘教授探究了庭审各方当事人所使用的评价资源对其在非法律人身份建构和合法权利保障方面的作用。研究彰显了评价系统在庭审话语分析和司法实践中的社会担当及其适用性。

 

李战子教授的报告题目是“评价理论在国际传播语境中的应用与拓展”,由郇昌鹏副教授主持。报告聚焦评价研究在国际传播新语境下的应用和发展,指出了评价理论与基于语料库和数据的情感分析二者的优势互补,提出借助语义重力概念发展评价重力以凸显话语的评价特质,以及针对国际传播话语的主题将评价理论与领域关联的研究路径。

 

Michele Zappavigna副教授的报告题目是“Ambient Affiliation in Comments on YouTube Videos: Communing Around Values About ASMR”,由王冬燕老师主持。Michele Zappavigna研究了Youtube平台上“自发性知觉经络反应”(ASMR)社群通过评论实现的环境结盟,关注态度和概念耦合的语言资源,提出了聚集型(convoking)、技巧型(finessing)和推广型(promoting)价值共享框架系统

 

17日下午,悉尼大学Susan Hood荣誉副教授做了大会发言,中山大学常晨光教授、香港城市大学刘美君教授和北京外国语大学何伟教授做了主旨发言。

Susan Hood荣誉副教授的报告题目是“The appliable linguistics of GRADUATION: Theory and application interacting in building system networks and expanding explanatory power”,由刘美君教授主持。Hood将作为人际话语语义系统的级差系统运用于探索学术研究写作,主要关注级差系统中的“聚焦”子系统在引发态度方面的作用。Hood讨论了语料中“聚焦”资源的实例化模式及语义韵,总结了出“聚焦”对态度意义的明确(specificity)和满足(fulfilment),并进一步发展了副语言级差系统。

 

常晨光教授的报告题目是“Packing a powerful punch: idioms and evaluative force”,由刘承宇教授主持。常教授对比分析了汉语习语和英语习语的评价语力,讨论了不同级差语势增强手段对人际效果的影响。

 

刘美君教授的报告题目是“How to decipher and evaluate discourse relations in natural texts: can linguistics help?”,由杨翕然博士主持。报告聚焦语言学和自然语言处理共同关注的篇章关系论题,基于系统功能语法理论框架,识别了偶发(contingency)、对比(comparison)、时间(temporal)和解释(explanation)四类篇章关系的词汇语法实现手段,探讨了语言学手段对隐式篇章关系的识别和评价及其对机器学习的促进作用。

 

何伟教授的报告题目是“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评价系统”,由于晖教授主持。报告立足生态话语分析的生态哲学观,拓展了评价系统,包括为态度系统增加情感缘起、判断标准和鉴赏对象三个特征,为介入系统增加取向、来源和内容三个特征,为级差系统增加参考特征。

 

18日上午,复旦大学祝克懿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方梅教授做了大会发言,厦门大学杨信彰教授、智利天主教大学Hao Jing(郝婧)博士、北京师范大学于晖教授、香港理工大学冯德正副教授、伯明翰大学Susan Hunston教授做了主旨发言。

祝克懿教授报告的题目是“‘陈述’‘评价’语体中的对话关系”,由杨信彰教授主持。报告梳理了多元理论视角中的对话关系,通过考察文学评论、新闻评论、学术论文研究综述等写作范式中的对话关系,论证了“陈述”核心语体和“评价”延伸语体间的互文结构关系,推导了人类言语交际活动普遍存在的对话规律。

 

方梅教授报告的题目是“语义透明性与对话中的评价解读”,由祝克懿教授主持。报告指出,表达评价的不同语言手段在语义透明性上存在差异。评价透明性等级按照规约化程度由高到低分别为:评价义词汇、具有情感偏向的词汇、具有评价功能的构式和依赖会话序列的评价解读。研究探讨了自然口语会话中评价解读的重要理解要素。

 

杨信彰教授报告的题目是“Martin 与适用语言学:理论与实践”,由赖良涛副教授主持。报告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出发,讨论了Martin在语类理论、评价理论、读写能力、语域发展能力等方面的适用语言学研究,指出了适用语言学研究对外语教学与研究的意义。

 

Hao Jing(郝婧)博士报告的题目是“Cultivating values: the values of democracy in an Australian junior secondary classroom”,由张冬冰博士主持。报告关注澳大利亚初中历史教育中的知识建构过程,探讨了课堂互动和教材中用以联盟学生共享“民主(democracy)”价值的语言资源。

 

于晖教授报告的题目是“汉语学术语篇的多声系统探究”,由赖良涛副教授主持。报告探索了学术语篇中多声资源的实现方式,细化了多声系统的资源类型,构建了汉语学术语篇的多声分析框架。

 

冯德正副教授报告的题目是“Critical attitudes in China’s Digital Diplomacy: An Analysis of Chinese Foreign Ministry Spokespersons’ Twitter Posts on the COVID-19 Pandemic”,由瞿桃博士主持。报告以中方外交部发言人在推特上发帖内容为语料,以态度系统为分析框架,分析发言人的话语策略,发现发言人使用清晰的评价手段、修辞格、认 知对比、讲事实摆道理等方法,有力地回击了美国就新冠疫情辱名化中国的不实言论。

 

Susan Hunston教授报告的题目是“Appraisal in Discourse and Corpus”,由王冬燕老师主持。报告阐释了学术语篇中的对话扩展和压缩,从语料库视角探讨了基于型式的评价建构如何帮助阐明判断子系统。研究指出不同的评价研究视角应当被视作相互补充而不是竞争对立关系,同时帮助明确系统功能语言学路径下评价研究的理论定位。

 

18日下午,新南威尔士大学Peter White博士做了大会发言,报告题目是“Engagement-oriented analyses and the modelling of persuasiveness”,由Susan Hood主持。White的研究从语言学视角将针对“说服”的研究转向“说服力”的研究,并区别文本的“说服力”具有影响文本读者信念、理解和态度的潜在功能。White认为,论点的潜在说服力仅作用于持有相同世界观的读者,同时事件的特定版本也会由读者的价值定位赋予不同程度的说服力。White基于对新闻报道和相应评论的分析,总结认为介入资源的使用影响读者的信念和态度。

 

在12月17日下午和18日下午,分别进行了5场分会场报告,来自北京大学、北京语言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南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东福尔郡大学、萨米恩托国立大学、泰国国立法政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的学者做了精彩的汇报,并展开热烈讨论。

12月19日上午,悉尼大学J.R. Martin教授做了大会发言,中国人民大学杨敏教授、西安外国语大学徐玉臣教授、诺威奇大学Eszter Szenes博士、悉尼大学Georgia Carr、澳大利亚天主教大学Thu Ngo博士、对外经贸大学张冬冰博士做了主旨发言。

杨敏教授报告的题目是“Discursive strategies for Identity Construction in Courtroom Narratives of Medical Malpractice Cases”,由徐玉臣教授主持。报告聚焦医患纠纷中的庭审叙事策略,建构了庭审叙事中身份建构的分析模型。研究发现,不同的身份建构模式反映出医患双方在评判标准、自我定位和权力关系方面的差异。

 

徐玉臣教授报告的题目是“基于语料库的英汉科技语篇中态度资源对比研究”,由杨敏教授主持。报告基于综合的(comprehensive)和类型的(typological)两种模式,以及结构(structure)和均衡(evenness)两个分布维度,对英汉科技语篇中态度资源的使用进行了量化统计和分析,揭示了二者的异同。

 

Eszter Szenes博士报告的题目是“Extending coupling theory in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Towards a typology of recouplings”,由瞿桃博士主持。报告结合目前语篇语义系统中的评价系统及概念系统,从实例化层次出发探索本科商业报告中构建商业决策时发挥作用的语言资源。通过在名词词组、小句内、小句复合体及跨句层面讨论不同类型的耦合与再耦合在语法结构上的实现标准,以尝试建构语篇语义层面再耦合的类型学框架。

 

悉尼大学在读博士生Georgia Carr报告的题目是“Beyond inscribed and invoked: Technicalising and iconising attitude in sex education”,由Hao Jing博士主持。Georgia Carr基于跨越铭刻(inscribed)与引发(invoked)连续统的态度意义,建构了释放人际意义的“超引发”态度以及充实人际意义的“超铭刻”态度。研究结合“制度性”与绑定图符相关理论,对比了性教育中“赞同”与“尊重”两大话题使用的态度意义资源。

 

Thu Ngo博士报告的题目是“Conceptualising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of emotions in animated movies: facial expression and voice quality”,由张冬冰博士主持。Thu Ngo讨论了个体副语言资源的人际意义潜势,阐释了动画师和配音演员为表达影片中动画人物的情感和社会关系而使用的副语言资源。研究建立的多模态分析模型能够填补当前社会符号学和电影及摄影领域对副语言使用分析的不足。

 

张冬冰博士报告的题目是“Realising ENGAGEMENT: A cross-linguistic consideration”,由Thu Ngo博士主持。研究对比了介入在英语、汉语普通话和科尔沁蒙古语三种语言中的一致式实现方式,讨论的词汇语法系统包括极性(POLARITY)、情态(MODALITY)、评估(ASSESSMENT)和语气(MOOD)。研究指出介入系统为跨语言对比和类型学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分析视角。

J.R. Martin教授报告的题目是“Mapping feeling: attitudinal relations”,由王品博士主持。马丁教授在报告中深入讨论了他和怀特2005年出版的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专著中与态度描写有关的问题,包括与语篇语义系统有关的分层法,与多元赋码、铭刻/唤醒连续统、专业化(technicalisation)和镜像化(iconisation)有关的示例化,以及与绑定(bonding)和绑定符号(bondicons)有关的个体化等问题。他强调对评价系统的理解必须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基础。

 

闭幕式上,举行了王振华教授等所翻译的新书发布会。王振华教授推介了《知识与知者:教育社会学的现实主义建构》译著(原书名Knowledge and Knowers: Towards a realist sociology of education),简述了卡尔·梅顿(Karl Maton)的主要思想内容,介绍了翻译团队成员,并分享了自己的翻译历程。

最后,由J.R. Martin教授致闭幕辞,王品博士主持。Martin教授祝贺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感谢了大会发言和主旨发言者对评价研究前沿的探索,分享了目前悉尼大学语言学系团队的学术动态,指出目前评价研究呈现的多方向发展趋势,以及在词汇关系的理论化、语言描写的精密度和类型学、多模态研究上待探索的空间,最后对国内外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年轻学者们寄予了殷切的希望。

 

 

本次会议上,特邀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围绕适用语言学研究,评价系统理论研究,语篇语义学研究,心理认知与评价研究,汉语评价性语言研究,评价系统在语篇分析、翻译、多模态以及数字化等领域里的适用研究,为与会者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不仅见证了评价研究20年间的研究成果和最新发展,还推动了汉语界和英语界的内外联动和研究话题的共享。

地址:中国上海东川路800号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杨咏曼楼

  邮编:200240  网址:http://sfl.sjtu.edu.cn

​​​​​​​ 电话:021-34205664 (党政办公室)  021-34204723(教学科研办公室)

Copyright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旧版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