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文学世界的建构方式与伦理价值传播 ——2021年外国文学研究专题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

作者:袁欣悦   发布时间:2021-12-21   阅读次数:-

20211218-19日,文学世界的建构方式与伦理价值传播——2021年外国文学研究专题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文学研究》编辑部主办,上海市外国文学学会《当代外语研究》编辑部协办,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跨学科叙事研究中心Frontiers of Narrative Studies编辑部承办。研讨会围绕“世界建构”worldmaking)这一重要议题,旨在考察文学世界的建构方式与伦理价值,深入探讨外国文学研究的相关前沿话题,积极构建新时代中国学术话语体系。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吸引了来自全国180余所高校的近300位专家学者参加线上会议室听众近千人。

开幕式由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尚必武主持。上海市外国文学学会会长李维屏、《外国文学研究》杂志主编苏晖、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常务副院长常辉分别致开幕辞。李维屏代表上海市外国文学学会,向会议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表示文学世界建构这一话题极具意义,并提出应当建立彰显中国特色与中国智慧的学术体系。苏晖代表《外国文学研究》编辑部对各位专家学者拨冗与会表示由衷感谢,并建议从形式与内容相结合、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等多重角度、多个关注点切入文学世界建构的研究话题。常辉简要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文学方向的重要发展成果,对各位专家同仁对外国语学院的鼎力支持表达感谢,并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会议为期两天,共有12场大会主旨报告、24场专题报告以及15场分论坛交流。

浙江大学聂珍钊教授文学伦理学批的理论架构及其主要观点为题,阐述了构建全新文学理论架构的必要性与有效性。聂珍钊教授表示,文学伦理学批评的伦理选择理论为建构中国特色的理论话语做出了初步探索。

浙江工商大学蒋承勇教授以科学与文学世界建构的现代性转型——19世纪现实主义写实特质考论”为题,从科学成就对时代风尚与文化征候的改造科学精神对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催生两方面细致剖析科学与“写实”的关系。

上海交通大学刘建军教授在题为“情感:关于叙事的动力、张力乃至感染力的猜想”的发言中,探讨了以情感为视角推进文学知识重构的可能。刘建军教授认为,作家的叙事是情感运作的产物,是叙事动力、叙述张力和叙述感染力相互运作的结果。

浙江大学吴笛教授以“文学与自然科学:英国玄学派诗歌的时空理念和发现意识”为题,从英国玄学派诗歌的创作实践中,指出基于自然科学发展的玄学派诗人的时空理念、发现意识和科学精神是理解玄学派诗歌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

上海外国语大学李维屏教授以“乔伊斯小说世界的美学特征”为题,聚焦世界现代文坛重要作家乔伊斯笔下文学世界的美学特征,探讨其现代主义小说的艺术风格与美学选择,并揭示其小说美学的内在逻辑与演变过程。

北京师范大学刘洪涛教授的发言以“从中国出发,重新想象与建构世界文学”为题,提出“同心圆”结构的世界文学学说,并由此试图打破世界文学研究中的西方中心主义迷思,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话语体系。

上海交通大学王宁教授的发言“世界主义伦理学和文学建构”从政治哲学、文化和文学层面阐释了世界主义既是历史久远的经典概念,又是当代前沿话题,并表明世界主义跨越了国家和民族的界限,体现文化上的多样性。

江西师范大学傅修延教授在题为“伦理叙事与差序格局”的发言中,以说文解字为方法阐释伦理的定义,探讨叙事的价值与作用、伦理和叙事的关系、审视中西方差序格局异同,并通过分析文学经典四大名著,透视中国文学经典中的叙事伦理。

华中师范大学苏晖教授的发言以“伦理智慧与伦理选择:关于文学伦理学批评核心范畴的思考”为题,提出伦理选择取决于具有思维能力的自我及其伦理智慧,并从伦理选择、伦理关系和道德直觉方面探讨伦理智慧。

中国人民大学曾艳兵教授由“卡夫卡与柏拉图——从‘地洞’到‘洞喻’”为题,由疫情期间的“地洞式写作”谈起,以柏拉图的“洞喻”观照西方作家卡夫卡以及中国作家鲁迅的作品,由此阐述“文艺何为”这一经典问题。

上海交通大学尚必武教授以“文学世界的叙事建构:内涵与意义”为题,探究世界建构话题的深刻内涵与重要意义,并就“什么是文学世界”、“什么是文学世界的叙事建构”和“文学世界的叙事建构与文类规约之间有何关联”等五个问题展开阐释。

南开大学王立新教授着眼中世纪文学经典,就“骑士世界的建构与历史逻辑的统一——以《亚瑟王之死》为中心”展开发言,并通过深入探究《亚瑟王之死》的深层结构与叙事意图,展现文学世界建构与历史逻辑的内在统一。

华中师范大学罗良功教授、宁波大学王松林教授、山东师范大学王卓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杨建教授分别主持了大会主旨发言,并做了精彩点评。

专题论坛(一)“文学理论的思潮与命题”由华中科技大学陈后亮教授主持。陈后亮教授以“斯坦利·费什论文学跨学科研究的可能与不可能——兼及理论的跨学科性”为题,结合学界当前的跨学科研究热潮,深入阐发了费什理论的重要意义和启发价值。复旦大学陈靓教授在题为“西方短篇小说中的虚拟空间:功能与类型”的发言中,指出虚拟空间的基本功能在于形成虚构与现实之间的张力,并结合具体作品探讨了虚拟空间构建的多种模式。华中师范大学曾巍教授的发言“跨学科视域下文学—传播学研究的三个维度”较为全面地考察了文学和传播学之间实现学科交融互动的诸种可能性。深圳大学江玉琴教授以“身体、人工生命与基因-文化协同进化:一种赛博格理论建构为题,通过并置比较《弗兰肯斯坦》和《莫罗博士的岛》中的赛博格生命表征,提出了赛博格理论建构的两个维度。

专题论坛(二)“小说叙事的批评面向”由上海大学曾军教授主持。曾军教授的发言“西方叙事学知识体系中的中国因素——以《劳特利奇叙事理论百科全书》为中心”聚焦《劳特利奇叙事理论百科全书》所涉及的中国叙事传统和叙事理论问题,对书中的西方视角进行了批判性反思。上海交通大学都岚岚教授以“新世纪‘软科幻’小说中的世界建构”为题,深入剖析《克拉拉与太阳》构想的未来世界与伦理价值问题。华中师范大学杜娟教授围绕“福楼拜的文学革新与观看之道:论西方视觉艺术对小说叙事的影响”,阐释了瞳色的生理维度、心理维度以及福楼拜小说叙事的道德视野。杭州师范大学陈礼珍教授的发言题目为“从认知叙事学的趋势看世界建构的理论渊源与发展潜力”,从小说《威弗莱》谈起,梳理了英国历史小说的兴衰变化。

专题论坛(三)“文学伦理学批评”由浙江大学杨革新教授主持。在题为“伦理身份与情感表达:审美的本质及其伦理维度”的发言中,杨革新教授探讨了审美主体与伦理身份、人工智能与审美再思考等命题,强调审美是有关伦理的认知活动。电子科技大学邹涛教授以“可能世界与自我塑形:从文本到行动”为题,剖析了文学可能世界中等待被叙述的自我、主动叙述的自我和演绎叙事的自我,并引导读者从文本的伦理意义走向现实行动。在题为“济慈诗歌中的音景世界与生态伦理叙事——以《夜莺颂》《秋颂》为例”的发言中,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刘茂生教授结合听觉叙事学与文学伦理学批评,详细阐释了慈诗歌中“音”与“景”的和谐统一与生态伦理追求。华中师范大学何卫华教授以“族群伦理与文学中的共同体想象”为题,指出以种族主义为伦理原则将导致族群伦理失范,并探讨了以世界主义为伦理原则指导跨种族共同体建构的可能性。

专题论坛(四)“中外文学的交流与互鉴”由华东师范大学金雯教授主持。金雯教授的发言题为“《中国故事》与西方早期现代政治思想——18世纪欧亚文学交流与互鉴刍议”,通过关注18世纪仿东方小说体裁中“灵魂转世”议题,反思身体和灵魂关系并揭示东西方文化的复杂关系。上海交通大学杨明明教授围绕“西方-俄罗斯-东方:普希金作品的世界图景”,阐释经典作家普希金作品中体现的世界意识,以及对俄国命运的探讨。大连外国语大学王卉教授就《幽灵旅伴》中的莎士比亚黑女士”展开发言,探讨黑女士的历史和艺术真实性及当下存在意义。上海交通大学吴攸教授以“中西互鉴与中国文论话语建构:从弗朗索瓦·于连对中国功效观的跨文化思考谈开去”为题,提出学术研究应强化中国立场,从西方作为方法走向中国作为方法,从普世走向共同。

专题论坛(五)“文学中的意识形态考辨”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于雷教授主持。于雷教授的发言“瘟疫与人:《红死魔化装舞会》中的阶级意识”,基于对人类疫病历史的考察,结合文本与历史语境,阐释《红死魔化装舞会》这一经典瘟疫叙事的人类学意义。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胡亚敏教授在题为“美国战争文学中技术社会的第三持存与战争建构”的发言中,基于法国理论家斯蒂格勒的第一持存和第二持存概念,颇富创见地提出第三持存,由此透视战争中的道德和伦理思考。上海交通大学汤轶丽教授围绕“少年杰森之烦恼:福克兰群岛战争与大卫·米切尔的《绿野黑天鹅》”,阐释小说中个人成长经历与社会历史的交织,揭示对战争和人性的思考。东北师范大学徐教授就“巫术、疯女人、驱魔仪式——《茫茫藻海》中的种族与精神殖民逻辑”展开发言,剖析经典文本《茫茫藻海》对种族与精神殖民逻辑的深刻反思与批判。

专题论坛(六)“文学经典的现代阐释”由上海外国语大学王欣教授主持。在题为“英美诗歌的形式主义批评传统”的发言中,王欣教授探讨了现代意义上的英美诗歌形式主义批评,强调其从表层到深层、从具体到系统、从极端到折衷的发展脉络。浙江工商大学何庆机教授以“玛丽安摩尔的珍奇柜——西方现代诗歌的非人类书写”为题,在现代主义文学时期诗歌“以物反观人”的背景下讨论摩尔的“珍奇柜”诗歌,挖掘其中蕴涵的生态及去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在“阿兰达蒂·洛伊的《极乐之邦》与边缘现实主义”中,北京科技大学尹晶教授阐释了阿兰达蒂·洛伊第二部小说《极乐之邦》中的独特美学,即超越经典现实主义的“边缘现实主义”。华中师范大学刘兮颖教授以“《洪堡的礼物》中记忆书写与共同体的重构”为题,探讨了美国犹太作家、诺奖得主索尔·贝娄在其最杰出的代表作《洪堡的礼物》中记忆书写的方式,指出小说以不同维度的记忆书写显示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观。

15个分论坛中,200余名优秀学者云端相会,围绕“世界文学经典的接受与传播”“文学经典的叙事模式与当代价值”“文学伦理学批评与跨学科研究”“文学世界的虚构性与事实性”“文学世界建构的空间批评方法”“文学世界的伦理阐释”“文学世界建构的前沿理论与批评方法”“文学世界建构的文化研究方法”“文学世界建构与生态批评”“文学世界建构与科幻文学”“文学世界建构与族裔文学”与“叙事学与跨学科研究”等话题做精彩发言,并展开积极互动与交流。

会议闭幕式由华中师范大学刘兮颖教授主持,《当代外语研究》副主编杨明明教授致闭幕辞。杨明明教授再次向各位与会专家学者表达诚挚感谢,并表示本次学术研讨会成果斐然,对于推动外国文学研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会议为期两日,与会学者围绕文学世界建构展开深入探讨,其开阔视野与多元视角充分展示了外国文学研究领域前沿进展,并积极推动了学术命运共同体及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构建。文学世界的建构方式与伦理价值传播——2021年外国文学研究专题学术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地址:中国上海东川路800号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杨咏曼楼

  邮编:200240  网址:http://sfl.sjtu.edu.cn

​​​​​​​ 电话:021-34205664 (党政办公室)  021-34204723(教学科研办公室)

Copyright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旧版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