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是当下翻译界所面临的新任务、新挑战,为促进翻译教学的多维思考,更好地培养新时代翻译人才,10月31日,2021“思源华为杯”创译大赛颁奖典礼暨“新时代翻译竞赛与翻译人才培养”圆桌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隆重举行。
出席颁奖典礼和论坛的有全国翻译研究生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译协常务副会长、中国翻译研究院副院长黄友义,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胡昊,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翻译中心技术规划总监李春晓,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翻译中心二部经理汪洋,复旦大学外文学院翻译系主任陶友兰,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硕士项目主任李梅,华东师范大学外文学院翻译方向责任教授窦卫霖等专家学者。上海交大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丁剑,常务副院长常辉,党委副书记朱一凡等出席了颁奖典礼。活动由上海交大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翻译系主任陶庆主持。获奖学生选手代表、评委代表及外国语学院学生代表等参加了颁奖仪式。
胡昊代表上海交通大学为颁奖典礼致辞。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思源华为杯”创译大赛正是讲好中国企业故事、宣传中国文化的优秀实践活动。同时,讲好中国故事,宣传中国文化,也应当是中国高校和企业的共同作为,希望上海交大外国语学院与华为翻译中心能继续加强合作,深化翻译实践内涵,对标国际发展需求,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
李晓春对上海交大外国语学院为大赛的宣传策划表示衷心感谢。今年是“思源华为杯”创译大赛的第二年,吸引了全国各高校的数千名参与者参加比赛,取得了热烈反响。她对脱颖而出的获奖同学表示衷心祝贺,并鼓励更多同学能够借此机会提升自己对翻译的认识,提高在创译方面的能力,在“创译”的平台上大放异彩。
常辉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致辞。他表示,上海交大外国语学院的翻译课程坚持守正创新,突出语言智能、外宣翻译等特色,成绩斐然。他强调,翻译竞赛是促进外语学科发展、深化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是翻译学科拓宽培养道路的有益探索。学院将继续加强校企合作,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力争在提升学生国际传播能力方面作出更大贡献。
陶庆对2021“思源华为杯”创译大赛作简单回顾。本次竞赛共设两轮笔试,旨在综合考察选手的翻译能力、创造潜力。“思源华为杯”创译大赛呈现真实素材,强调特定受众,要求参赛选手精准传递信息,是对传统翻译比赛的理念创新,旨在让更多同学在适合的平台上施展才华,也为企业物色具有成长潜质的翻译人才。
与会领导嘉宾为获奖选手颁发奖项。
2021“思源华为杯”创译大赛评委代表管新潮表示,获奖选手都体现出了较高的翻译水平。翻译教学要与时代变迁相适应,翻译人才培养要对标国家发展的需求,中国企业要宣传自己的产品,走向世界。创译大赛为此提供了练兵场,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目的。
创译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同济大学刘一璇发表获奖感言。她向与会老师及同学展示获奖作品,分享创译思路,强调受众的重要性,同时要加强品牌形象的建立。
创译大赛一等奖获得者,上海交通大学朱小钊分享获奖心得。创译要提高用户的阅读体验,要保证流畅的信息传递效果,善于运用结构化写作。
颁奖典礼结束后,全国翻译研究生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黄友义就“做好中译外:打通讲好中国故事的最后一公里”为主题,做主旨发言。结合生动形象的实例,黄友义介绍中译外的难度,强调翻译是实现文化跨越桥梁的建筑师,而中译外则是加强国际传播能力的必经之路。要重视培养胸怀祖国、政治坚定、业务精湛、汇通中外,甘于奉献的翻译人才,为推动我国翻译事业繁荣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李晓春从翻译的历史谈起,以“人机融合时代翻译的传承和升华”以主题,表示当代的翻译实际解决的是信息互通问题,同时,在机器翻译时代正在改变了议员的关注焦点,但尚且无法完全掌控自然语言的复杂性,也无法满足高阶的信息需求,目前,正在加强调整专业议员的人才模型,两次创译杯翻译大赛的举办也是在逐步培养这样多面的人才。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翻译与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朱一凡围绕发言主题“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反哺教学”,介绍翻译教学科研团队的主要成员和人才培养的主要情况,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的翻译硕士人才以“国际视野、家国情怀、双语娴熟、精通技术”为培养目标,正在不断完善学科建设,提升教学水平。
下午举办“新时代翻译竞赛与翻译人才培养”圆桌论坛 ,论坛由朱一凡主持。
复旦大学陶友兰教授强调要培养汉译外的高端人才,做好跨学科建设,加强校企合作,促进智能技术与人工翻译的融合。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翻译中心二部经理汪洋表示,机器翻译对翻译领域的生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译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提高实际翻译素养。
同济大学李梅表示,创译大赛清晰地展现了翻译受众、翻译目的,真正为学生提供了练兵场所。翻译硕士的培养应该和社会接轨,充分利用技术为语言赋能。
李晓春从学生的角度切入,强调从行业的端口定位学习侧重点,尽早规划学生的职业发展,培养具有职业热情和职业认同感的翻译硕士。
华东师范大学窦卫霖表示,翻译学科的发展要对接国家发展策略,对接社会发展需求,完善培养机制,实现“全育人才”的培养宗旨。
上海交通大学刘华文表示,从“认识”、“操作”、“批评”、“理论”定位翻译的专业性,厘清人工和机器翻译中的伦理,实现两者的融洽相处。
陶庆表示,翻译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应当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价标准和体系。同时,陶庆强调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不断促进育人方式的变革。
上海交通大学管新潮表示,管新潮将翻译与python语言相结合,展现科技创新与翻译能力融合的翻译课堂,呼吁更多学校参与到创译的赛场,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李鑫副教授强调了翻译理论的重要性,应该帮助学生树立翻译框架意识,培养学生翻译的创新能力。
朱一凡对圆桌论坛做简要总结。此次论坛对翻译行业领域做出了深入探讨,在翻译人才的培养及教育教学上提出了创新深刻的认识。朱一凡向业界的专家表示感谢,并期待交大外院能在未来与业界同仁们共同探索翻译创新的理解,拓展翻译教学的边界,推动翻译人才培养迈上新的台阶。
地址:中国上海东川路800号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杨咏曼楼
邮编:200240 网址:http://sfl.sjtu.edu.cn
电话:021-34205664 (党政办公室) 021-34204723(教学科研办公室)
Copyright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旧版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