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外语学科学术话语体系建设春季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

作者:陈柳华,彭青龙;摄影:邓梦寒,贾玉嘉,陈柳华   发布时间:2021-05-11   阅读次数:-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精神,团结包括外语学者在内的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共同主动承担起构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学术话语体系的历史使命59日,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学术话语体系建设2021春季论坛。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参加论坛开幕式并致辞。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和相关单位的领导、知名专家学者,上海交大外语学院党委书记丁剑,常务副院长常辉,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彭青龙,外语学院师生代表等参加会议。论坛开幕式由彭青龙主持。

林忠钦对本次论坛的召开表示衷心祝贺,对外语界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五周年之际,学校外国语学院邀请业内名家,共同探讨新时期下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学术话语体系建设,可谓恰逢其时。面对百年未有之变局和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新任务,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必须加快构建学科学术话语体系,才能担负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的应有责任。作为双一流建设高校,交大期待与全国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一起,共同探索新时期我国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使命、发展思路和路径,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做出更大的贡献。

丁剑表示,交大外国语学院将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创建一流外语学科和一流外语学院。常辉介绍学院概况,并从十三五成果、十四五规划等方面,向与会人员介绍交大外语学院学科建设情况及重要进展。

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顺应新时代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促进外语学科融通发展,进一步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进行了深入学术交流。

加强主体意识,坚持文化自信——构建中国特色外语学科学术话语体系

专家们共同呼吁,站在中国立场,结合中国教育实情,以构建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体系为己任,助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会上,浙江大学许钧教授指出,新时期外语学科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要着重处理好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关系、拓展国际学术前沿与国家战略需求的关系、学科内涵发展与跨学科合作的关系,在注重进行科学研究的同时,注重保持我们的本体。上海外国语大学查明建教授提出,新时代外语学科应借助新文科建设之机,固本而创新,并就学科发展的方向性为问题提出了见解。一方面按五大研究领域来凝练学科建设方向,建立学科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优化师资队伍,提升学科育人能力;另一方面,积极运用人工智能、数据科学技术,提升学术创新能力和教学水平。

北京外国语大学王克非教授认为,外国语言文学教育和研究对国家发展意义重大,起到了沟通中外的作用,相关学者要在文化互鉴的基础上更好地发展国家文化。北京外国语大学金莉教授发表精彩评论,认为我们现在重要的事情,也不是用东方中心主义代替西方中心主义,而是如何来摆脱西方中心主义,用一种全球的意识来重写反映真实性的世界史。

中国社科院外文所程巍教授指出,过去中国的外国文学史秉承了西方中心主义的叙事结构殖民者的世界模式,新时期,我们应该对这种叙事结构保和模式保持警惕。如何以全球史为视野,重写文学史,是学界迫在眉睫的任务之一。梁展教授强调在文明互鉴时要坚守文化自信。中国人民大学郭英剑教授探讨了如何从中国立场出发,通过学术创新和文化自信等方式,对全球性的外语学科学术话语体系做出贡献。湖南师范大学曾艳钰教授提出外语学科建设要主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需求,把参与中国话语体系构建作为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使命

西安外国语大学王启龙教授提出,在新文科背景下的大外语,理应更加重视母语(中国语言文化)的教学上海交通大学王宁教授首先介绍了翻译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上海交通大学杨枫教授从六个维度阐释了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意识外语学科的实践路径。东北师范大学陈秀武教授分享了他对文学创新的理解,并以此探讨文学的思想性问题。

打破学科界限,强调学科融合——优化调整外语学科发展方向

现阶段,外语学科该顺应国家发展新形势,注重自主创新。会上,专家们就外语学科发展方向调整学科界限打破、学科之间的互动和融合提出了辩证性思考。

天津外国语大学陈法春教授提出新修订《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一级学科简介》时应统一学科方向分类原则,确定学理清晰的学科方向,适当增加灵活性和弹性,为各校结合实际设置学科方向留下空间。大连外国语大学常俊跃教授分析了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及方向设置方面存在的分歧,进而提出了消除分歧的建议。北京外国语大学张剑教授表示过去20年英语专业内部对专业的方向性问题、学科内涵问题形成了一定的共识,但具体实施方法和具体的人才培养的细节还需要有进一步探讨。清华大学曹莉教授深入细致地重温和考量外文学科的旧学与新论有助于外文学科同科学、经济、法律及其他人文学科一起,继续促进中国现代化进程并产生世界性影响。

北京外国语大学王文斌教授强调,我们不能盲目地为跨学科而跨学科,也不能随意地为学科交叉而交叉,而是需要关切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归性和边际,以实现跨学科研究的真正效应。华东师范大学袁筱一教授也对外国语言文学的五大研究方向的边界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强调要理清学科中守正创新的关系。山东大学王俊菊教授表达了他对新文科建设中外语学科发展方向的思考,并着重阐述了外语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的归属及边界问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梁茂成教授表达了他对超学科理论和跨学科方法的理解,他认为超学科性的理论及各学科研究方法的相互借用在如今的科研工作中有着重要地位。

湖南师范大学郑燕虹教授发言回顾和思考了20年来学科评估的发展历程、经验和成绩。北京大学出版社张冰主任从比较文学发生学、变异学、形象学、译介学诸方面探讨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的学科范畴与研究课题。

对接国家需求,突出创新能力——培养跨学科高层次创新人才

学科发展的变化归根到底是人才培养的变化,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社会全面发展的人才,这是国家和社会的共同期待

上海外国语大学胡开宝教授介绍了语言数据科学与应用学科的特征、研究领域和意义,展示了文理交叉学科在推动外语学科的跨学科研究,推进数字人文研究及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南京大学杨金才教授谈到他对外国文学研究规范的认识,他认为外国文学外语专业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学科核心内涵和重要专业素养元素,需要通过进一步明确其主要学术研究途径来推动学科发展及人才培养。上海外国语大学王欣教授认为,新时代、新文科背景下,对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建设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在学术研究还是人才培养中,都彰显新时代特征,增进文化自信,促进有效的文化对话。同济大学吴赟教授呼吁,外语学科应积极呼应国家战略,寻找自我发展的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切实路径,服务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建设。

杭州师范大学施旭教授则从文化话语研究的视角出发,分析了中、美、俄三国在安全环境研判与安全威胁应对方面的共同性和差异性。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钟智翔教授表达了他对新文科背景下国别与区域研究方向建设的看法,并强调设置配套课程,提高教学质量,丰富教学内涵,培养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的国别区域人才是国别与区域研究学科方向发展的必由之路。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陈春华教授建议发挥外语类高校多语言优势和理论研究优势,大力发展语言智能处理学科方向,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国家安全战略

重视学科内涵建设提升科学水平——交大外院勇担责任与使命

本次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学术话语体系建设春季论坛是上海交大历来重视学科内涵建设的体现。论坛牵头人彭青龙指出外语学科方向调整既是学科自身发展规律使然, 也是顺应新时代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其目的是加强学科之间的融通发展,进一步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的 新形势和新要求。学科方向调整的新变化不仅要求各高校注重跨学科人才培养、学术话语体系建设,而且更加强调充分发挥外语优势,为中外人文交流,尤其是中国文化走出去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做出更大的贡献。

正如本次论坛最后外院刘建军教授所总结的,今天的新学科建设,特别是外语新学科的建设已经不仅仅是所谓单纯的教学问题,也不是单纯的学科建设的问题,它其实是教育领域的一个深刻的变革,意味着新任务、新征程,也意味着新机遇和新挑战,这需要外语学界同仁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和社会需求,深刻领会学科方向变化的内涵和价值趋向,积极转变发展思路,将个人的专业能力和素质提升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及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学科建设综合改革紧密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方能体现教育价值和社会价值。

 

地址:中国上海东川路800号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杨咏曼楼

  邮编:200240  网址:http://sfl.sjtu.edu.cn

​​​​​​​ 电话:021-34205664 (党政办公室)  021-34204723(教学科研办公室)

Copyright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旧版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