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研讨会报道|马丁中心第129期“语言科学与系统科学研讨会”暨第63期“适用语言学研讨会”

作者:方硕瑜,王振华,赵海燕   发布时间:2021-04-13   阅读次数:-

4月9日下午,马丁中心第129期“语言科学与系统科学研讨会”暨第63期“适用语言学研讨会”在外国语学院225会议室顺利举行。研讨会同时开通了腾讯会议直播外国语学院部分教师、在校硕博研究生和国内其他高校学者参加本次研讨会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马丁中心王振华教授作了题为“对庭审话语中模态整合的思考”的报告。王教授首先播放了辛普森世纪审判片段,讨论了庭审是社会、庭审是过程、庭审是话语、庭审作为模态等观点。王教授指出,庭审话语含有参与者的角色、诉求、心态、价值观、信念、利益和损失,从而形成一个含有竞争、冲突、顺应、同化、妥协、合作的社会过程。这个社会过程的体现离不开庭审中呈现的各种模态,如有声语言、书面语言、身姿(移动、手势、眼神、表情)、声响、色彩、场景等。王教授阐释了庭审意义综合体中各种模态整合的相关理论,包括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发生系统、群体与个体意库、元功能、大语篇意义、耦合、镜像以及认知视角下的概念整合理论。王教授结合美国的弗洛伊德案和国内的刑案庭审视频,论述了单模态的特点、不同模态意义的可供性以及模态间概念意义与人际意义的映射和整合。王教授认为,庭审模态整合对定罪量刑、判决书制作和公平公正的实现有启示作用。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研究生赵海燕作了题为“律师身份的多模态话语建构:功能语言学多模态符际维度”的报告。她首先界定了相关术语,包括“律师身份”“民事法律事实”,接着梳理了有关律师身份和身份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相关研究,介绍了功能语言学的身份建构观、身份种类、手势副语言等理论基础,重点阐释了手势副语言的定义与分类、“外在环境”、解析路径、方位描写以及非副语言手势的解析方法,从多模态符际维度建构了合同纠纷案律师身份分析的理论模型。她详细阐述了博士论文的研究设计,包括庭审语料抽样过程、标注方法以及论文的研究框架,并结合具体的多模态标注案例。赵海燕的报告从概念、人际和组篇的多模态符际维度探讨了律师身份建构的符际机制。

地址:中国上海东川路800号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杨咏曼楼

  邮编:200240  网址:http://sfl.sjtu.edu.cn

​​​​​​​ 电话:021-34205664 (党政办公室)  021-34204723(教学科研办公室)

Copyright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旧版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