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刘建军教授做客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系列专题论坛

——中国与世界:比较文学在中国

作者:谭娟娟,彭青龙   发布时间:2020-08-24   阅读次数:-

2020年8月23日,“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系列专题论坛暨2020年首期线上高级研修班”第四讲顺利开讲。本场主讲嘉宾邀请到的是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建军教授、现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外文学会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会会长、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彭青龙教授出席并参与讨论对话、讲座由中国外国文学学会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外国文学研究》杂志主编、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湖北省外国文学学会会长、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秘书长苏晖老师主持,中国外国文学学会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澳研中心执行主任王敬慧老师担任点评嘉宾。

 

 

 

刘建军教授长期从事中世纪文学研究,对中西方文学史、中西文化史以及中外关系等方面都有着十分深厚的研究,至今已出版学术专著十余多部,是人文社会领域的资深专家学者。

讲座伊始,苏晖教授首先对刘建军教授以及今天讲座的主要内容做了简要介绍。

 

 

刘建军教授本次论坛主讲发言的题目为“关于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他从方论文的角度,这种阐述了在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当中如何从问题意识入手深入研究课题、深化研究思想,从而提升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的价值与意义,作出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应有的人文贡献。

 

 

刘建军教授认为,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的方法论问题的核心在于问题意识。他从如何打破比较和跨文化之间的壁垒、比较和跨什么、如何能比较和跨好三个问题出发,详细了阐述了在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中如何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出发而实现有创新意义研究的方法论问题,并结合丰富、具体的文本举例从“回到文本”再到“跳出文本”的视角说明了问题意识策略的具体思路与研究策略,明确了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帮助人们理解不同文化下人类社会想象的学科目标与人文价值意义,指出文化的本质是人的精神与情感的联系,文化差异的根本是思维的差异。

刘建军教授表示,比较是方法、跨文化是目的。他认为中西比较文学学科有三个方面的共通性:面对的是一个共同的对象——中外文学现象,都是用比较或互文的方法进行研究,而且都是实践学科而非理论学科;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的首要问题是对文学本质的再认识问题,因为往常的此类研究基本都是以外国文学的发展流程为核心构建知识体系,而且忽略了文学是认识生活的产物的根本特性,带着问题意识才能够从现象描述转向对深层问题的探索与追问;其次,比较与跨文化研究的核心是跨思维研究,既要通过文学作品的细节来进行研究,也要从不同方面变幻视角来加深理解,更要联系当前社会人文理性与技术理性差异、名实不统一现象以及普世价值与个体价值差异问题的现实状况来体会异同;最后,好的比较与跨文化研究需要一定的生活经验知识的积累与多学科知识储备,尤其是对我们中国母文化的知识储备是做好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的前提;为了更具体的说明问题,他以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经典作品《堂吉柯德》与鲁迅的名篇《阿Q正传》为文本详细阐释了问题意识与文本研究策略在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中的研究思路和具体运用。

最后,刘建军教授以十分有深意的三个问题结束了发言,为听众提供了进一步思考的空间,即比较与跨文化的含义到底是什么?在新的技术革命时代咋么看人的主体性问题?文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王敬慧教授在点评中谈到,刘建军教授的发言不仅体现出了一个大学者的睿智深刻,为年轻学者作出了榜样,而且用深入浅出、栩栩如生的语言与方式阐释了文学以及文学研究的乐趣与魅力,使大家受益匪浅、深受启发,在发言中不仅学贯中西侃侃而谈,各种文学文本信手拈来,最重要的是能够高度的融会贯通真正的做到了比较与跨文化的深度与高度,是大家应该学习的前辈榜样。此外,王敬慧教授还就刘建军教授提出的中西方比较文学学科的差异、文学研究的目的等问题进行了回应与交流,对话气氛热烈。

 

 

在最后的问答环节当中,刘建军老师就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过程中问题意识的训练、中西比较研究中的情感模式与当代中国社会现实等问题进行了解答与回应,现场互动十分活跃。刘建军教授丰富精彩的讲座与渊博真切的文学知识经验向听众献上了一场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盛宴,得到了与会学者与听众的一致赞赏和共鸣。

“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系列专题论坛暨2020年首期线上高级研修班”第四讲圆满结束。

 

地址:中国上海东川路800号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杨咏曼楼

  邮编:200240  网址:http://sfl.sjtu.edu.cn

​​​​​​​ 电话:021-34205664 (党政办公室)  021-34204723(教学科研办公室)

Copyright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旧版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