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在思想碰撞中实现文化交流 ——本学期创意写作、文学翻译与文化工作坊成功举办

作者:林玉珍   发布时间:2018-12-03   阅读次数:-

阳光灿烂,冬意未满的周三(11月28日)午后,外国语学院创意写作、文学翻译与文化中心顺利举办了本学期以“文化交流与思想碰撞”为特色的学术工作坊。本次工作坊由中心主任Jonathan Hart教授组织策划,中心副主任林玉珍协助参与,本院博士生武尚同学具体实施并主持,吸引了本院众多硕士博士同学参与。大家就各自研究的领域进行了自由而欢畅的交流。

 

 

工作坊的第一位发言人为林玉珍副教授。她从叙事学的人物塑造理论出发,分析了《左传》理雅各英译本中女性人物的塑造与刻画。在她看来,理雅各在充分理解《左传》原文的基础上,旁征博引,形成了自己对《春秋》的理氏集注;而译文遵从原文,未对女性人物进行精致的外貌描述,其实暗含了中国古代“轻肉身重大义”的存世理念。

第二位发言人外国语学院博士后David Porter。他的研究领域是诗歌与翻译,所以在此次工作坊上,他与大家分享了两首欧洲古诗的英文译法,重点分析译文在韵律节奏上的处理,及其表现出的文化内涵。

第三位发言人王晓莉博士向大家介绍了自己最近的语料库翻译研究发现。通过对比分析,王博士发现英美两国在处理中文政治术语“新型大国关系”上的普遍特点是强调“major power”,而中国本身无意全球争权,因此“power”的使用可能体现了西方世界对我国政策的些微误解。

第四位发言人是来自巴基斯坦的Samina Akhtar博士。她的发言题目是“论巴基斯坦英语小说的发展现状”。在她看来,越来越多的巴基斯坦作家开始用英语创作作品,书写巴基斯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第五位发言人Muhammad Imran博士同样来自巴基斯坦。他的重点研究领域是卡勒德•胡塞尼这位美籍阿富汗裔“最会讲故事的小说家”。Imran博士以胡塞尼三部曲《追风筝的人》、《灿烂千阳》、《群山回唱》为文本研究对象,探究了小说中的人权、自由和少数民族社会境遇等问题。

第六位发言人王旭博士的发言结合了理论与实践,而且这一实践非常具体化,是她本人创作的短篇小说《不死之人》。王旭博士以罗伯特•奥伦•巴特勒的小说创作理论为指引,详细分析了自己在创作文学作品时所遵从的指导,用最切身的体验为大家展示了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绝佳学术研究范例。

第七位发言人Md Mujib Ullah博士的研究重心落在孟加拉文学翻译上,因为这一事业正在经历一个转型期,从之前的“间接翻译”转向近年来的“直接翻译”。他首先界定了“间接翻译”与“直接翻译”的差别,然后在具体例证的基础上总结了当前孟加拉国文学翻译的基本特色:仍旧以间接翻译为市场导向,但“直接翻译”日渐崛起,相信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最后一位发言人Michael Ng以创作调研的视角,介绍了自己科幻小说创作前期,对于电子游戏 Resident Evil 6 中故事情节和叙事的提炼和总结。

大家的发言是在轻松自由的气氛中进行的,其中Hart教授会在某些关键认识上对发言人进行指点:对于“major power”一词发表自己作为英语母语使用者的看法;澄清大家对于巴基斯坦多数派和少数派的认识;鼓励未做好准备的学生自由发言,等等。而发言人彼此也会进行有趣的观点交换,比如王旭博士的原创作品就激发了另一位原创作者Michael Ng的兴趣。

最后Hart教授对本次工作坊的情况进行总结,就研究选题与研究方法为大家答疑,提出诚恳的建议,提醒大家需要注意的学术规范等事项,并且希望大家未来多多参加类似的学术会议,为进一步提升能力而加强阅读与交流。与会其他研究生们纷纷表示了赞同和加强交往的意愿。

本次工作坊获得了学院外国留学生的大力支持,他们就本国文学创作及翻译所进行的研究与我国一带一路的国际决策相合,必定有利于增强学院的对外交流和软实力提升。

 

 

地址:中国上海东川路800号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杨咏曼楼

  邮编:200240  网址:http://sfl.sjtu.edu.cn

电话:021-34205664 (党政办公室)  021-34204723(教学科研办公室)

Copyright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旧版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