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会议详细议题】贾平凹作品专题研讨会首届中国文学国际传播上海交大论坛二号通知及征文启事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国当代文学正呈现出勃勃生机,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愈来愈大的影响。作为中国文学的杰出代表,贾平凹以其独特的视角,通过其一部部文学精品,为海内外读者展现中华文化浑厚的底蕴、中国人多样的人生和丰富的精神生活。贾平凹的多部作品荣获国内外大奖,新近出版的《山本》引起海内外的广泛关注。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文学走向世界,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多元文化与比较文学中心与贾平凹研究院共同举办首届中国文学国际传播上海交通大学论坛贾平凹作品专题研讨会。贾平凹先生将亲临论坛为广大读者讲述其创作历程,国内中文界和外语界知名学者将分享其学术研究成果。我们诚邀全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学者参加此次盛会。
会议时间:2018年10月6日-8日
会议地点:上海华山路1954号上海交大徐汇校区浩然大厦
会议主题:贾平凹作品翻译、研究与国际传播
会议议题:1. 贾平凹作品的诠释与文论研究
2. 贾平凹作品中的民俗、乡村与中国传统文化情结
3. 贾平凹作品的中国民族性与世界文学性研究
4. 贾平凹作品的比较与跨文化研究
5. 贾平凹作品的海外传播
6. 贾平凹作品的翻译研究
7. 中国作家“走出去”与弘扬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策略研究
会议形式:嘉宾主旨发言、分论坛,嘉宾对话
特邀嘉宾(按拼音排序):
陈思和 复旦大学教授
陈晓明 北京大学教授
陈众议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
程光炜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丁帆 南京大学教授
郜元宝 复旦大学教授
季进 苏州大学教授
李国平 《小说评论》主编
李敬泽 中国作协副主席
栾梅健 复旦大学教授
宋炳辉 《中国比较文学》杂志常务副主编
孙郁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王春林 山西大学教授
王宁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王尧 苏州大学教授
谢有顺 中山大学教授
许钧 浙江大学教授
张清华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查明建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
张学昕 辽宁师范大学教授
朱寿桐 澳门大学教授
报到时间:2018年10月5日(星期五)13:30-20:00
报到地点:上海市徐汇区淮海西路1号西华酒店一楼大厅(近华山路)
报名方式:请于2018年8月30日前将回执(请见文末附件2)发至会务邮箱。
会务费:900元/人,研究生450元/人
付款方式:会务费网上支付或报到时现场缴费,会务组将出具正式收款凭证。具体流程请见附件3.
其它费用:参会者差旅费及住宿费自理。为了方便参会者,会务组已预订少量标间,请需要会务组帮助预订房间的参会者在回执中注明住宿信息。由于房间数量有限,如需预订请尽快联系会务组。
联系人:金云溪(021-34205664),薛原(13072148949)
会务邮箱:sylvia_only@163.com
征文要求:论文长度8000字左右,行文要求清晰明白、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本次征文中英文均可。请于2018年9月30日前将论文全文发至会务邮箱。
来稿请附:
1.首页。内容依次为:标题、作者姓名、工作单位、摘要、关键词、作者简介、通信地址、邮编、联系电话及电子邮件地址;以上所有内容的英文译文。如来稿为科研立项成果,请提供相关信息。
2.正文。内容依次为:中文标题、摘要、关键词、英文标题、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以及注释和引用作品。正文中不再出现作者的有关信息。
3. 论文采用MLA 格式的注释和引文规范,注释采用脚注形式,每页脚注不连续。
4. 请以“所在单位-作者姓名-论文题目”命名电子版文档,以Word格式发至会务邮箱。
Also Call for ENGLISH Papers, in particular, o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studies.
Papers should include a title with the name(s) of the author(s) and affiliation(s), and an abstract followed by an introduction, the main body of text, conclusions, and references in MLA style. The length should be no less than 8000 words. An electronic version of the final paper in MS WORD format should be sent to the conference secretariat at sylvia_only@163.com by Sept. 30th, 2018.
有意参会者,请扫描下列二维码加入“贾平凹作品专题研讨会首届中国文学国际传播上海交大论坛”参会群。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多元文化与比较文学研究中心
贾平凹研究院
上海交通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
中国外国文学学会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会
2018年8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