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形象塑造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借助影视作品传输正面的中国形象?如何从语言学角度运用语料库技术研究中国形象?围绕这些中国形象研究中的热点议题,“中国形象研究高端论坛”于12月8日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举行。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胡昊,文科处副处长朱军文,外国语学院院长、中国形象研究中心主任胡开宝、副院长陶庆、讲席教授Jonathan Hart, 中央党史研究所宣传教育局副局长薛庆超,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副主任、研究员于运全,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王沛教授,中央民族大学翻译系系主任马士奎,南京农业大学典籍翻译与海外汉学研究中心王银泉教授等知名专家与会,并从各自专业领域发表精彩主题演讲。
胡开宝主任介绍了中国形象研究中心自成立一年以来的快速发展并阐明了中国形象研究的重要意义,中国形象研究中心是一个定位跨学科、协同性、国际化和实证性的研究机构。经过3至5年的努力,中心将发展为综合实力较强、在国家形象研究领域具有较高国际声誉的智库。
【宣传部部长胡昊教授致开幕辞】
【文科处副处长朱军文教授致开幕辞】
【胡开宝院长致开幕辞】
来自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近200名专家学者参会,分别围绕“一带一路与中国形象”、“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形象”、“翻译、传播与中国形象”、“媒体中的中国形象”、“影视作品中的中国形象”及“中国政府与企业形象与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形象研究”等领域各抒己见,展开深入探讨。
中国形象研究的新变化、新特点
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于运全研究员以“新时代提升中国全球形象的新维度”为题做主题演讲。党的十九大宣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也进入新时代。于运全表示,未来中国与世界关系将呈现新的趋势性特点:中国经济增长持续拉动世界经济发展,将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新时代提升中国全球形象面临新的机遇,需要找准新的维度。中国要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加显著的建设性作用,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行稳致远,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有力引领者。
【于运全】
上海交大中国形象中心副主任薛原副教授认为,国家形象不仅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民族文化精神的外化。国家形象在媒体中的自塑和他塑的区别能够反映一个国家政治、文化和新闻理念的差距。研究不同文化语境下的国家形象塑造为跨文化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薛原】
新时代如何展示中国形象 讲好“中国故事”
薛庆超教授分享了在联合国展示中国形象的经历。2015年国家在联合国举办《为了和平的纪念——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暨联合国成立70周年》展览,及时抓住机遇,有力提升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薛庆超教授介绍道,在联合国举办中国抗战展览,中国抗战展览的主题、框架、内容与总体设计,不能“自说自话”,要精心设计内容,展示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中国抗战展览开幕式上,中国抗战展览代表团向联合国常务副秘书长、联合国各级官员、各国驻联合国代表团、各国驻联合国记者、中美关系友好人士、华人华侨和各方面代表人物,全面系统科学准确的阐述中国抗战的主要内容、历史贡献和国际地位,受到一致好评。
【薛庆超】
王沛教授认为“国家形象”在全球化时代显得特别重要,已经成为国家利益的重要内容。国家形象包括两个核心维度,一是能力(硬实力)大小 ,二是品质(软实力)好坏。他表示,中国国家形象的输出策略需要及时调整战略定位。他介绍道,未来的研究计划将按照以下步骤渐次开展:第一步,建立两个语料库:一个是建国以来我国国家形象语料库;一个是他国视野中中国形象语料库。第二步,基于语料库的分析结果,分析出国家形象的构建元素与认知元素,编制国家形象自我认知与他者认知的测评工具。第三步,探讨国家形象输出策略的优化机制。
【王沛教授】
马士奎教授以“陈季同旅法期间的著译理念及其当下意义”为题发表演讲。他认为陈季同是较早意识到对外译介中国文学之重要性并且付诸实践的中国人。他曾先后在当地出版了8种法语著译作品,让西方人认识中国文化的真正价值。陈季同也是最早自觉使用西方人喜闻乐见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的国内学人之一,其著译作品曾在法国乃至整个西方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他也因此与辜鸿铭、林语堂并称近现代传播中国文化的三杰。陈季同通过文学手段再塑中国形象的动机及其具体经验在时下仍然不失借鉴价值。
【马士奎】
王银泉教授围绕公共外交、政治话语翻译这个主题谈中国形象的塑造。他认为所谓国家形象,指的是一个国家在国际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教育等诸多方面相互交往过程中,获得对方国家及其社会公众的解读、认知与评价。王银泉认为,国家形象塑造是公共外交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需要实现对外传播方式创新,对外传播创新需要话语创新,话语创新需要翻译创新。而政治话语翻译不同于其他语用环境下的翻译,“政治等效”必须成为政治话语翻译的最高准则和基本原则。中国政治话语的英译策略应该关注如何改进和提高政治话语翻译效度,让国外受众“听到”、“听懂”中国政治话语,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以期在此基础上更为有效地构建中国国际形象。
【王银泉教授】
中国形象研究中心副主任郇昌鹏指出,中国形象研究在新时代尤为重要,已成为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关乎中国梦的实现,塑造和传播新时期中国的国家形象,具有现实和理论双重意义。本次高端论坛从跨学科角度多维度探讨中国形象,将能够为塑造和传播良好的中国形象提供智力支持。
发挥多学科联合优势 为中国形象研究增添新活力
在中国软实力不断提升的国际背景下,上海交通大学外语学院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语料库翻译学和语料库语言学的学科优势,联合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人文艺术研究院和媒体与设计学院的研究力量,发挥多学科合作研究的优势,开展跨学科的中国形象研究,并于2016年底建立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形象研究中心。
中国形象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经过一年的努力,逐渐形成了以下几个重要研究方向:一、 中央政治文献及其外译与当代中国形象构建研究;二、现当代中国文学作品及其外译与当代中国形象研究;三、国外学术文献中的中国形象研究; 四、国外主流媒体中的中国形象研究;五、 中国形象的历史演变及其内在动因研究; 六、中央政治文献术语在西方的接受与传播。2017年中心主任胡开宝教授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话语构建、翻译与传播研究”为题获得国家社科重大项目立项,为中心学术发展助力。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形象研究中心将依托上海交通大学的跨学科、多语种平台进一步推进中心与国家外交与外宣策略的对接,并以此为契机,建成中国一流的中国形象研究机构与智库。中心将形成一整套既有鲜明特色又卓有成效的研究理念、方法和实践,进一步推动中国形象的理论研究与具体实践的结合,并建立中国形象研究后备青年人才库,为中国形象研究增添新的活力。
地址:中国上海东川路800号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杨咏曼楼
邮编:200240 网址:http://sfl.sjtu.edu.cn
电话:021-34205664 (党政办公室) 021-34204723(教学科研办公室)
Copyright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旧版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