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简介

吴诗玉 教授

部门:英语系

导师:博士生导师

邮箱:shiyuw@sjtu.edu.cn

主要经历

个人荣誉

上海交通大学晨星教授奖励计划(2019年)

上海交通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入选者;上海交通大学晨星青年学者(副教授、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第一届“教书育人奖、 科技创新奖”(2017)、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教师奖”,以及上海交通大学“烛光奖”获得者(2017年);

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分类发展,全程育人,多元评价——外语学科研究生一流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成员,2018)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第二批青年人才计划一等奖;

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MSU)(2012年)、马里兰大学(UMD)(2012-2014)访问学者。

 

2016年联合John Benjamins 负责人Kees Vaes,共同创立国际期刊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Studies,2018年第一次出刊,现担任该国际期刊联合执行主编。

 

上海交通大法学院智慧司法实验室兼职教授。

 

2022年11月,成立JSLS“二语研究与数据科学专业委员会”,并担任会长(点击打开)

 

主要研究方向:记忆和(语言)学习,应用语言学(二语习得(认知心理过程,外语教学,第二语言加工(语音及篇章));心理语言学;擅长使用R和Python进行数据处理( 数据可视化、统计建模和文本挖掘),多变量回归分析等。

 

 

欢迎对语言研究前沿课题、对语言数据科学(包括文本数据)、对语言实验研究感兴趣的硕士生、博士生加入!

 

教学科研

指导学生:博士生导师,同时指导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大学生创新项目

所教授课程:

全校本科生: 通识核心课程《古希腊文明演绎》;

英语专业本科生: Language and Cognition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硕士生: Second Language Processing and the Use of R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LA)

倡导在大学英语课堂实行“以意义交流为核心”的阅读和讨论教学模型(Reading-for-discussion ModelRfD model),研究并实践RfD英语教学模型(点击查看研究论文)。

课程建设:

长期致力于校通识核心课程建设,担任上海交通大学通识核心课程组组长,“古希腊文明演绎”(2009年第一批)(课程网站)

通过校通识核心课程验收,成为校级精品课程

▪2013年荣获通识教育课程建设二等奖

▪2015年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教材奖

 

教学科研成果:

一、共出版7部著作,4部为学术专著,3部为通识核心课程相关著作

(1) 三部通识核心课程相关著作: 

《古希腊文明演绎》(全英语教材,上海交大出版社);

《古希腊神话的现代解读》(上海交大、北京大学联合出版); 点击查看豆瓣读书评价

"Greek Classics: Reading for Discussion" (上海交大出版社)

(2)4部学术专著:

《第二语言加工及R语言应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9);点击豆瓣读书评价。

The Use of L1 Cognitive Resources in L2 Reading by Chinese EFL Learners (New York: Routledge,2016)(点击书评)

《R在语言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于2021年10月在科学出版社出版(点击打开)。

《基于R的语言研究多变量分析》,2023年,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二、主持科研研究项目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基于文本挖掘的外语教师课堂话语促学机制研究”(2022年立项,在研)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英汉对音习得中的单范畴合并与在线话语理解中的幻影激活研 (2014年立项)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1(外国留学生汉语阅读中的超读障碍研究及iSTART策略应用(已结项))

主持上海市社科项目1(英汉话语交际中语用信息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2019年立项))

主持上海市项目"浦江人才计划" (从二语语音到词汇表征映射过程中伪同音现象的神经生物机制研究)

主持多项上海交通大学文理交叉及文科特色项目等。

 

三、发表的主要论文

在国内《外语教学与研究》《心理学报 》等CSSCI期刊,以及国际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Journal of Pragmatics, IRAL等SSCI期刊上共发表50余篇研究论文。

发表部分论文概览(*为通讯作者):

吴诗玉、熊颖.2024.外语课堂师生话语的促学特征研究—来自师生话语关联度的证据.《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

吴诗玉、李赞. 2024. 新颖词语义韵的发生机制:“双枣树”效应的证据. 《心理学报》56 (5): 531-541.

吴诗玉、熊颖、郭芸伊. 2024. 中国学生主谓一致产出的数吸效应. 《现代外语》47(2):258-269.

李赞、吴诗玉*. 2023. 多篇还是多遍?——故事阅读对二语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 《外语教学与研究》55(2):238-250.

吴诗玉、李赞. 2023. 幽默故事阅读中外语词汇学习的马太效应:富者越富?. 《外国语》46(6):67-77.

Li, Zan, Wu, S. Y.,* & Liu, Dilin.2023. The effects of context, story-type, and language proficiency on EFL word learning and retention from reading.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https://doi.org/10.1515/iral-2023-0155

Wu, S., Liu, D., & Li, Z. (2023). Testing the Bottleneck Hypothesis: Chinese EFL learners’ knowledge of morphology and syntax across proficiency levels.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39(4), 1191-1217. 

https://doi.org/10.1177/02676583221128520

Wu, S. Y., Dilin, Liu, & Huang, Shaoqiang. 2022. The effects of over-and under-specified linguistic input on L2 online processing of referring expressions. Journal of Psycholinguistic Research 52: 283–305.

Wu, S. Y.,  Dilin, Liu, & Zan, Li. 2022. Consolidating EFL content and vocabulary learning via interactive reading.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 https://doi.org/10.1515/iral-2021-0228.

Wu, S. Y., & Ma Zheng. 2020. How is Chinese reading affected by under-specification and over-specification? Evidence from self-paced reading experiments. Journal of Pragmatics 155:213-233.

Zheng Ma, Shiyu Wu* & Shiying Xu. 2021. Acceptance and Online Interpretation of "Gender-neutral Pronouns": Performance Asymmetry by Chinese-EFL Learners.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https://doi.org/10.3389/fpsyg.2021.765777

Wu, S. Y., & Ma, Z. (2017). Native-Language Phonological Interference in Early Hakka-Mandarin Bilinguals’ Visual Recognition of Chinese Two-Character Compounds: Evidence from the Semantic-Relatedness Decision Task. Journal of Psycholinguistic Research, 46 (1), 57-75.

Wu, S. Y., & Ma, Z. (2016). Suppression and Working Memory in Auditory Comprehension of L2 Narratives: Evidence from Cross-Modal Priming. Journal of Psycholinguistic Research, 45(5), 1115-1135.

吴诗玉. 2020. “信息最优”的语用预期对中国高水平外语学习者指称加工的影响. 《外语教学与研究》52(1):103-116.

吴诗玉、黄绍强. 2019. 何为“有效”的外语教学?——根植于本土教学环境和教学对象特点的思考. 《当代外语研究》(3):37-47.

马拯、贾锦萱、吴诗玉*. 2022. 混合效应模型框架下反应时数据的分析:原理和实践.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1):35-46.

吴诗玉. 2020. 诗意语言的文化越境. 《当代外语研究》(1):1-2.

吴诗玉. 2019. 学术研究的边界. 《当代外语研究》(6):1-2.

吴诗玉、黄绍强. 2018. 大学英语教学,为什么要坚守“阅读和讨论”?《当代外语研究》(2):9-14.

马拯、吴诗玉*、张宇英. 2018. 格赖斯的量准则在二语加工中的心理现实性. 《现代外语》41(5): 686-697.

吴诗玉、张宇英、胡青青. 2017. 第二语言阅读“熔断”假说的认知心理证据:在线篇章处理的范式. 《心理学报》49(3):285-295.

吴诗玉、马拯、胡青青. 2017. 中国英语学习者词汇与概念表征发展研究:来自混合效应模型的证据. 《外语教学与研究》49(5): 767-779.

吴诗玉等. 2016. 中国英语学习者元音感知中的“范畴合并”现象研究. 《外语与外语教学》(3): 75-84.

吴诗玉等. 2016. 二语词汇语义加工中的“跨词干扰效应”研究. 《外语教学》37(3): 45-50.

吴诗玉、马拯、叶丹. 2016. 中国高级英语学习者词汇语义通达路径的汉英对比研究:语义关联判断任务的证据.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1): 1-8.

吴诗玉*. 2015. 二语口语词汇加工中的跨语言语音干扰研究. 《外语教学与研究》47(4): 559-572.

吴诗玉、马拯. 2015. 二语词汇语义加工中的“促进而无抑制现象”研究  . 《现代外语》(5): 646-655.

吴诗玉、马拯. 2015. 二语词汇阅读的跨语言语音干扰:语义关联判断任务的证据. 《心理学报》47(11): 1318-1327.

吴诗玉. 2014. 隐喻理解加工中概念构建的内在理路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外语学刊》(2): 45-52.

吴诗玉、马拯、冯新华. 2014. 二语隐喻理解加工的认知机制研究:跨模式启动实验的证据. 《外语教学与研究》46(6): 889-900.

吴诗玉. 2013. 探讨大学英语教学“命运”的多种可能. 《中国大学教学》(11): 37-43.

吴诗玉. 2013. 二语阅读中的“超读障碍”研究. 《当代外语研究》(11): 36-42.

吴诗玉、马拯. 2013. 隐喻理解加工机制研究的“旧貌新颜”——从隐含比较到概念构建. 《当代外语研究》(2): 22-27.

吴诗玉、马拯. 2012. 中国学习者外语故事理解中心理表征建构过程及管理. 《现代外语》35(3): 278-285.

马拯、吴诗玉. 2011. 外语故事理解中的角色目标抑制研究. 《外语教学与研究》(6): 887-899.

吴诗玉. 2010.听力理解中角色目标抑制的实证研究.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 15-22.

吴诗玉、葛明永. 2010. 从母语到外语的阅读加工:迁移亦或通达?《当代外语研究》(2): 50-58.

吴诗玉. 2009. 文本理解个体差异的理论综述:能量论还是知识论?   《当代语言学》(4): 345-354.

吴诗玉、胡文杰. 2007. 汉语在大学英语学习者阅读中的作用. 《国外外语教学》 (4): 1-8.

吴诗玉、王同顺. 2006. 外语阅读中的汉语思维. 《外语研究》(1): 41-47.

吴诗玉、王同顺. 2006. 结构建构框架下的外语阅读技能迁移研究. 《外语教学与研究》(2):122-128.

吴诗玉、王同顺. 2005. 自动化还是控制?——论外语听力理解中的抑制机制. 《外语电化教学》(6): 47-50.

吴诗玉、王同顺. 2005. 汉语阅读能力和英语词汇与语法水平在英语阅读中的优劣补偿研究. 《国外外语教学》(4): 7-13.

 

 

 

社会兼职

JSLS数据科学与二语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

上海交通大学智慧司法实验兼职教授

曲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日照校区)

教育语言学研究会理事

英汉语篇分析专业委员会理事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杂志编委

国际科学阅读研究会会员(Society for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Reading)

美国应用语言学学会会员(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Applied Linguistics)

 

 

地址:中国上海东川路800号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杨咏曼楼

  邮编:200240  网址:http://sfl.sjtu.edu.cn

电话:021-34205664 (党政办公室)  021-34204723(教学科研办公室)

Copyright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旧版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