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动态

外国语学院学生实践团队参加“沪港博雅学堂”体验国际化办学

作者:李泉裕   发布时间:2019-07-28   阅读次数:-

为进一步加强上海交通大学与香港大学的学术合作,加强两校学生交流,拓展两校学生视野,两校共同开展了“沪港博雅学堂”暑期通识课程。今年是该项目的第一届,共开展三周,计划前两周在交大授课,第三周前往香港大学继续学习,来自港大与交大的学生共同参与课程。授课教师团队以港大教师为主。我校学生以选课形式报名参加。今年共开设两门课程:Globalization and Architecture(全球化与建筑)和Hong Kong Cinema through a Global Lens(全球化下的香港电影)。

实践团队的成员来自不同学院,均认为此次“沪港学堂”的开办有利于深入了解港大国际化办学的特点,得到启发以回馈交大,为上海交通大学早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尽绵薄之力。实践团队在外国语学院立项,由上海交通大学港澳台办公室吴家兴老师担任指导教师。

实践团队主要从以下方面研究港大国际化办学的特色:港大的师资与机构设置(国际交流部门,师生来源,相关政策等),学生培养(交流项目,联合培养等)以及基于三周上课经历而得出的课堂风格与特点等。通过这几大方面描绘出港大办学的基本轮廓,然后分析借鉴其国际化办学的特色。

 

 

7月8日,开课仪式在闵行校区行政楼举行。来自两校的学生代表分别上台发言,表达了对“沪港学堂”的憧憬与期待,之后进行授旗并合影。港大学生来到交大后,实践团队立刻“倾巢出动”,收集资料,结交港大朋友,与其深入交流,作为志愿者带领他们熟悉环境。

 港大课堂分为两个主要部分:Lecture(讲座)和Tutorial(讨论辅导课),后者是是国际一流大学的“标配课程”,用于小组讨论或者是课堂拓展,加深同学对Lecture内容的理解,因此也是实践团队研究和体验的重点。

 7月9日,全球化与建筑课程的Tutorial以在外滩一带进行实地考察的形式开展,拉开了三周形形色色 Field Trips(实地考察)的帷幕。同学们早上九点在豫园地铁站集合,在细雨中欣赏了豫园的历史之美,随后渡过黄浦江到达高度现代化的陆家嘴,体验黄浦江两岸不同的风格。在Teaching Assistants(助教)热情详细地介绍中,也深深体会到港大特色Field Trips和Tutorial的特点。  

 

 

 随后几周,同学们参加了不同的Field Trips,如参观位于苏州河畔老仓库的服装公司Fownes Brothers、外滩博物馆、同济大学等。选修电影课的同学也参观了成龙电影博物馆等影视基地。在这些实地考察中,实践团队体验到了实地教学的魅力,比如在Fownes Brothers中学生们参观办公区域和纺织工艺,与设计师和总经理交流,了解该公司在全球化的浪潮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再从该公司所处苏州河岸的老仓库角度出发,对苏州河沿岸工业治理与新趋势进行了思考。

 实践团队在课堂进行过程中,紧跟变化,不断调整、改进调查方法;研究重心更多地倾斜在对于课堂的体验理解和对港大师生的采访交流上。经过前期准备和三周的体验,以及后期的整理,最终完成了资料的收集与总结。

从资料收集结果来看,港大下设的International Affairs Office(IAO,国际事务处)在港大的国际化办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相较于国内高校海外交换留学需自己摸索、自己联系申请、自己权衡利弊得失的“辛酸之路”,港大在相关制度(比如学分转换)上比较人性化与宽容,鼓励每一位本科生外出交换;此外港大与海外名校的双学位本科培养项目也非常多。从课堂体验来看,其教育模式有中西结合的特色,既设置了Lecture保证教学的进行,也开设了种类繁多的包括Field Trip在内的辅导课与课堂知识相辅相成,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

7月26日周五,随着最后一节视频连线课堂与学生演示结束,本次“沪港学堂”也进行到了尾声。经过三周的努力,收集资料成果符合预期,收获颇丰。希望下届“沪港学堂”可以顺利开展,听到学生的笑声在交大和港大校园里回荡。

地址:中国上海东川路800号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杨咏曼楼

  邮编:200240  网址:http://sfl.sjtu.edu.cn

​​​​​​​ 电话:021-34205664 (党政办公室)  021-34204723(教学科研办公室)

Copyright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旧版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