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风貌

阎旭:人生不设限,文科生的另一种发展道路——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发布时间:2019-04-01   阅读次数:-

她是国奖学霸,不仅专业成绩优异,更是跨多个专业选修课程,文理兼容;

她是科创大神,在多个领域的国际、国家级赛事中荣获重要奖项,从上海市第三届“汇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到“源创杯”颠覆性技术创新创意大赛,甚至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国际顶级赛事,均拔得头筹;

她是踏实的学生会主席、也是校女篮队敢拼敢抢的黑马;

她是名校的宠儿,目前已收到来自UCL、宾夕法尼亚大学、纽约大学等高校的录取通知书;

她就是外国语学院英语系2015级本科生生阎旭。

 

学不倦,触类旁通

初入大学,面对纷繁的诱惑,阎旭曾经感到很迷茫,不知该如何选择。但她最终没有盲目跟风,而是选择了先增加自己的专业知识、尽可能扩大自己的学习半径。她坚信,唯有先 “know something about everything”,才能 “know everything about something”。在兴趣的引导下,除了专业课之外,她还选修旁听了四门编程类、生物类、统计类、工程类等不同方向的课程,将课程表塞得满满当当。经过一学年的潜心修读,她收获的不仅仅是优异的成绩,更是思维上的转变,文理交叉的知识结构,使她既有文科的细腻感性,又不失理工科的逻辑理性,这为她以后驰骋多学科竞赛赛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锐意进取,开拓创新

出于对科研懵懂的向往,阎旭在大二时加入了学院的“言语-语言-听力研究中心”实验室,跟随该中心研究语言加工机制的汪玉霞副教授使用眼动仪、脑电设备等,做了许多句子加工、二语认知方面的实验。虽然那时的她年龄小,许多专业知识还不够了解,但是在一次次的实践与导师耐心的指导下,克服了重重困难,持续接触到该领域最先进的研究方向,最终对神经语言与认知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些实验除了培养了她专注细致的科研素养,更让她意识到各学科间的相通性。外语科研不是关起门来做的,而是需要走出去,寻求其他学科知识的辅助,如计算机、医学等,而这一点至关重要。

在日新月异的今天,新兴起的交叉学科复合型人才已开始冲击单科人才。阎旭将视野移向了跨学科竞赛领域。她与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的几位同学一起组队,历经半年多的辛苦准备,代表学校赴波士顿参加了iGEM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经过十天的激烈角逐,击败了麻省理工学院、密西根大学、中科大、哈工大等该专业强校,最终为我校捧回了全球金奖。阎旭坦言,虽然整个过程十分坎坷,但当“SJTU”的名字在几百平米的颁奖盛典现场被骄傲的念出时,一切辛苦都不值一提。这是对队员们最大的肯定。中国学生,做到了!

阎旭思维灵活,勤于观察,生活中遇到事情总能比别人多想一层。外语类专业的学生,广泛阅读的过程中难免需要查找大量生词。于是,她开始思考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受实验室眼动仪的启发,她想到能不能有一款基于眼动仪的智能眼镜,可以实时定位到读者正在看的单词,利用扫描及识别技术获取单词,并连接语料库,直接将词意与例句呈现在镜片上,来帮助外语学习者查单词。她将此想法投稿给了深受国家教育部与国家某科技委关注的第一届“源创杯” 颠覆性技术创新创意大赛。并在一轮轮的深化论证中不断完善想法,得到了电院教授们的帮助与支持,最终从3000多份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了最高奖,由姜斯宪书记亲自颁奖。作为唯一一位文科生出身的获奖者,她还受邀参加了该赛事的新闻发布会,文汇报等媒体都进行了报道。

她所立项的国家级大创项目同样来源于生活中的点滴思考。见多了大大小小的广告和宣传标语,如“学英语要从娃娃抓起!”、“幼儿园是学习英语的黄金时间”、“上海一年级就开始学英语了”,她开始思考,中国孩子学习英语是否真的越早越好呢。她联系了学院的二语习得专家常辉教授,申请了自己的项目,选取了全国5个有代表性的地区开展研究。该课题成果对于目前的幼儿英语教育教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受邀到外语学科发展合作论坛上作了汇报,为上海市教委提供决策咨询意见。

永不言败,饮水思源

“生活不只是书本上的一切。”走出实验室和图书馆的阎旭在球场上也有自己的一片天。刚进大学,便组织了一支院女篮队参加“新生杯”篮球赛。身为队长的她责任重大:一方面队员普遍经验不足,另一方面人数不足,不及其他队伍的一半。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她仍扛住压力,撑起了整个队伍,不断鼓励队员,带领大家打进决赛并取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入选校女篮队后也尽职尽责,代表学校出战了第二十届CUBA基层赛、上海市体育局举办的第二届上海市校园篮球联盟联赛等大大小小的赛事,多次捧起冠亚军奖杯,为学校赢得荣誉。

阎旭相信,一个人的成就不仅仅取决于他得到了多少荣誉,更取决于他为周围的人带来了什么,为这个社会带来了什么。大二时,她积极参加了我院学生会主席团的竞选,在当选学生会执行主席后,主导建立了学术中心,定期为同学们推送语言学习的干货、组织学习交流会,并邀请一些经历独特的学长学姐进行人生经验分享,为低年级同学提供未来发展新思路。

此外,她的身影还活跃在各级志愿者活动与社会实践中,累计参与志愿活动70余次,志愿服务总时长达320小时以上。唯有回归生活,行万里路,才能更好的理解万卷书中的真谛。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基于实验室里的研究经历与自己的科研兴趣,阎旭将奔赴神经科学领域三大领头羊之一的UCL,攻读神经语言方向的硕士学位,学习世界先进技术,期待为中国数千万的语言障碍者带来一些改变,弥补我国在该方面的欠缺。

这是阎旭平凡生活中的英雄梦想,也是她的拳拳赤子之心。她深知,这段人生旅程,注定要漂洋过海,要乘风破浪,要翻山越岭,要披荆斩棘,要流浪黑夜,也要守候黎明。她不会忘记,自己为什么出发,这信念将燃成心头的一团火,照亮自己,照亮前路。

地址:中国上海东川路800号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杨咏曼楼

  邮编:200240  网址:http://sfl.sjtu.edu.cn

​​​​​​​ 电话:021-34205664 (党政办公室)  021-34204723(教学科研办公室)

Copyright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旧版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