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勇求科学之真 博采众家之长——
记中国功能语言学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

2015年06月05日

王晓珊
载于《21世纪英语教育》2015年5月1日
http://paper.i21st.cn/story/101329.html

今年,系统功能语言学在中国正式成立研究学会已经整整20周年,但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概念进入中国算起,已有近四十年的历史。四十年对于一个人来说,已从懵懂的幼年时期进入成熟的不惑之年;而对于一个学科的发展来说,四十年或许才只是一个开始。在这四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已经有一大批中国后学投身于这门学科的研习之中,其中既有独当一面、对学科发展起到关键作用的领军人物,亦有默默无闻、埋头穷理的普通研究者,更有不断进入这一研究领域的学术新人。但无论哪一类学者,对于这门学科的发展都是不可或缺的。笔者此次采访了几位中国大陆系统功能语言学领域的代表人物,试图沿着他们求学、教学与研究的足迹,勾勒出一幅系统功能语言学在中国的发展路线图。

开端篇:语言学概念初入中国

北京大学的胡壮麟教授是学界公认的在中国全面引介、推动和促进韩礼德语言理论研究和教学的第一人。年逾八旬的胡教授虽已退休多年,却依然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着功能语言学的发展,并积极参与各项学术活动。

对于系统功能语言学在中国的起源,胡教授仍记忆犹新。胡教授告诉记者,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我国高校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内容包括外国文学和英语语言两个方向,其中语言方向主要教授语言史、语法、阅读、听力等,并没有语言学的概念。1977年,英国兰卡斯特大学的Geoffrey Leech教授受中国教育部之邀来华讲学,时为北京大学英语系教师的胡壮麟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学习。在这次学习中,Geoffrey Leech告诉学员们,要想学好语法首先要了解语言学,因为语法与语言学理论的发展是不可分割的。在胡壮麟看来,这次学习使这一批老师的思想发生了实质性变化。

此后不久,胡壮麟于1978年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中青年教师出国留学考试,并在19791月被分到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在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赵世开的建议下,胡壮麟选择了语言学系,投入英国教授韩礼德(M.A.K. Halliday)门下,跟随其系统学习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并于1981年获得该大学授予的优等硕士学位。韩礼德是20世纪后半叶世界两大主要语言学派之一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创始人,而胡壮麟成为最早结识韩礼德并学习他的理论的三位中国学者之一(另外两位是杨潮光教授和已故龙日金教授)。

韩礼德是一位与中国具有颇深渊源关系的学者。1925年出生于英格兰的韩礼德,青年时期在英国伦敦大学主修中国语言文学,获得学士学位。1947年至1949年在北京大学深造,师从罗常培先生;1949年至1950年为攻读现代汉语转入岭南大学,随王力先生(后调入北京大学)学习。因了与北京大学的这层关系,我与韩礼德相处得十分融洽。胡壮麟教授告诉记者。

在这段时间内,中国学术界出现了多篇功能语言学的相关文章。1977年,胡壮麟和北京语言大学的方立老师、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徐克容老师联合发表的《谈谈现代英语语法的三大体系和交际语法学》一文成为中国最早介绍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理论的文章,紧接着在1980年和1981年,中山大学的王宗炎教授相继发表《伦敦学派奠基人弗斯的语言理论》和《评哈利迪的<现代汉语语法范畴>》两篇评论性文章,对后来韩礼德理论在中国的介绍和研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胡壮麟学成归来后又发表了多篇专门介绍和评论韩礼德语言理论的文章。

1986年,胡壮麟担任北京大学英语系主任,并与师从韩礼德或其弟子的国内其他学者如朱永生、方琰、张德禄等人一道,投身到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与人才培养中。在众多学者的积极筹备组织下,大家最终克服重重困难,于19898月在北京大学召开了第一届系统功能语法研讨会,来自全国25所高等院校的36名正式代表参加了会议。谈到这次会议时,胡教授显得特别激动:“这次研讨会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国内的第一次会议,得到了当时的北京大学副校长王义遒教授、北京大学语言学家季羡林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语言学家许国璋教授以及我的老师、西方语言文学大师李赋宁教授的支持,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界具有标志性意义。

此后,由北京大学牵头的系统功能语法研讨会每两年举行一次,成为国内系统功能语言学界的盛会。需要指出的是,在19911992年,原杭州大学外语学院院长任绍曾教授在该校召开了两次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指导的关于语篇分析的全国性研讨会,之后,每两年一次。19957月,第四届全国系统功能语法研讨会与第二十二届国际系统功能语言学大会合并,在北京大学召开。会前,方琰教授负责在清华大学召开了功能语法周。参加大会的有110名境外学者以及116名来自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50所高等学校的代表。这次会议是我国功能语言学研究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功能语言学已经走向世界。本次会议国内学者提交的论文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超过前三届会议,不少论文已经不再停留在引进和介绍系统功能理论上,而是进行大胆的质疑和修正,并提出自己的解释或模式。

在这次会议期间,经当时国家教委高教司和季羡林先生领导的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的批准,中国高等院校功能语法教学研究会正式成立,并选举了理事会,胡壮麟担任会长,朱永生、任绍曾、方琰三人任副会长。在采访中,胡壮麟教授特别向记者强调,高等院校功能语法研究会开展的活动不应局限于系统功能语言学,而应扩展到所有功能语言学分支领域,这有利于吸收更多的功能语言学者参加进来,也有利于扩展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思路。在他的建议下,从1999年第六届会议起,系统功能语法研讨会正式更名为全国功能语言学研讨会,高等院校功能语法研究会的名称也改为中国功能语言学研究会。在本次研讨会的理事会上,张德禄教授和黄国文教授被增补为副会长。

发展篇:研究成果渐获国际认可

进入21世纪,中国功能语言学研究会的力量进一步壮大,研究成果和研究者也开始受到国际功能语言学界的关注。20038月,在第八届全国功能语言学研讨会期间,黄国文教授当选为会长,胡壮麟教授任名誉会长。此后,黄国文教授成为继胡壮麟教授之后我国功能语言学界最具影响力的领军人物之一。20117月,黄国文教授在第38届国际系统功能语言学大会上当选为国际系统功能语言学会执行委员会主席(2011-2014),这是亚洲学者首次接任这一职位,标志着国际系统功能语言学界对中国系统功能语言学界的完全认可。此前,胡壮麟教授和朱永生教授先后担任过该学会国际委员,方琰教授于2002-2008年担任该会执行委员会副主席。

黄国文教授于1996年从英国学成回国从事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但早在上世纪80年代,黄国文教授就与这门学问结下了不解之缘。1983年,黄国文在广州外语学院(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生班学习时初次接触到系统功能语法,并对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941月,黄国文进入威尔士大学加的夫学院师从韩礼德的学生R.P. Fawcett攻读功能语言学博士学位。在此期间,他与Margaret Berry, Christopher ButlerRobin Fawcett主编了献给韩礼德的论文集Meaning and Form: Systemic Functional Interpretations-Meaning and Choice in Language: Studies for Michael Halliday。根据胡壮麟教授的介绍,该书1996年在美国出版后,国际上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者马上注意到有一个叫“Guowen Huang”的中国人,因为作为编者之一,他的名字与Margaret Berry, Christopher Butler, Robin Fawcett三人并列出现在书的封面上。

用胡壮麟教授的话来说,黄国文会长上任伊始就干劲很足,在十几年中采取了各种举措大力推动功能语言学在国内的发展。据黄国文教授介绍,从2003年至今,全国功能语言学研究会组织和引领全国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者和学生多层次、多视角地研究相关问题,包括理论的介绍、理论的创新、理论的应用,尤其是理论用于教学和翻译研究。例如:定期每年召开全国性的功能语言学学术会议(功能语言学研讨会与语篇分析研讨会隔年轮流举行),2009年和2013年分别在清华大学和中山大学举办了国际系统功能语言学大会。到目前为止,中国是亚洲召开国际系统功能语言学大会次数最多的国家;此外,中山大学、厦门大学、河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先后举办了14届旨在培养学术新人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学术活动周;分别在中山大学和北京科技大学举办了13功能语言学与语篇分析高层论坛”;组织了4《论语》翻译研讨会,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解决翻译问题。

在出版方面,研究会也取得了累累硕果。例如,编辑出版了10卷本《功能语言学丛书》 (黄国文、张敬源、常晨光、何伟主编,外研社)、《功能语言学与语篇分析研究》辑刊 (黄国文主编,高教社)、《功能语言学年度评论》辑刊 (黄国文、常晨光主编,高教社)、《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群言集》辑刊(黄国文、常晨光、廖海青主编,高教社) 以及两本国际性学术期刊:Functional Linguistics (黄国文、常晨光主编,Springer)和Journal of World Languages Jonathan Webster、黄国文、何伟、Angel G. Ortega主编,Routledge;翻译出版了《韩礼德语言学文集》 (李战子、周晓康,湖南教育社)、《英语的衔接》 (张德禄等译,外研社)、《功能语法导论》 (彭宣维等译,外研社)、《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之初探》 (黄国文、王红阳译,高教社)、《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之再探——轴关系》 (王品、朱永生译,高教社)、《韩礼德文集》 10卷) (胡壮麟、彭宣维主编,北大社)、《韩茹凯论语言》 (王红阳、李雪娇等译,北大社);推荐和推动国际系统功能语言学知名学者的著作在中国出版或重印,其中仅韩礼德的著作就有14部。

全国功能语言学研究会还推动建立了中山大学功能语言学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功能语言学研究中心、北京科技大学功能语言学研究中心、中山大学韩礼德文献中心、上海交通大学马丁适用语言学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韩礼德韩茹凯语言学国际基金等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与发展机构。这些研究机构一直在发挥着基地的作用。

以北京师范大学功能语言学研究中心为例,该中心的7名研究人员既有从事理论探索的,也有做语篇分析的,更有从事外语教育教学的,主要对象是英语,但也有汉语研究。程晓堂教授从事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教学研究,更确切地说是采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本思想进行我国外语教学的大纲设计及其相关教改工作。苗兴伟教授主要从事语篇分析研究,即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框架进行跟语篇有关的研究。孙迎晖教授研究语类的教学问题。于晖教授近年来集中精力探讨科技语篇的语类结构。彭宣维教授的主要兴趣在于整体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包括语篇模型建构、语境探讨以及系统功能语言学范式的研究,同时进行汉语描写。

再如,以国际著名系统功能语言学家悉尼大学马丁(James R. Martin)教授的名字冠名的上海交通大学马丁适用语言学研究中心旨在建成一个从事系统功能语言学及其适用研究的国际化研究组织,研究领域分理论研究和适用研究两个方面。多年来,上海交通大学始终与马丁教授保持着良好的学术交流与合作,马丁中心成立后,中心主任王振华多次邀请马丁教授对国内的博士研究生进行系统培训,并举办了不同规模的学术研讨会。

继承篇:本土化研究将发展迅猛

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大陆学者参加国际系统功能语言学大会,仅2012年在澳大利亚悉尼的第39届国际大会中就有20多位大陆学者参加会议。谈到系统功能语言学在中国迅猛发展的原因,黄国文教授总结了六个方面。第一,有一支从国外学成归国的学术队伍(尤其是从澳大利亚学成归来的学者),形成了很强的老、中、青三结合的学术梯队。第二,有一个团结、友好、互助的学术组织和定期的、多层次的学术活动。第三,国内很多大学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课程中都开设(系统)功能语言学及相关课程。第四,国际系统功能学界的主要人物(包括M.A.K. HallidyR. HasanJ.R. Martin R. FawcettM. BerryC.M.I.M. Matthiessen P. FriesE.VentolaG. Thompson M. CummingsW. GreavesM. Ghadessy等)大都来过中国传播这一理论,介绍学科前沿。这对我国系统功能语法研究者和初学者无疑都是难得的学习和交流机会,也是一种鼓舞。第五,国内有多所大学长期或短期正式聘用国际学者作为体制内教授(包括中山大学的Wendy Bowcher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的J.R. Martin教授),多层次培养学术梯队。还一个重要原因:系统功能语言学发端于语言教学与语篇分析,因此其核心对象是活生生的语言和语言使用现象,是非常适合语言教育教学以及语篇分析的理论,因而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一线教师和研究者。同济大学的张德禄教授认为,这里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即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本身也表现出易于让中国人接受的特点:整体性、可及性和可应用性。胡壮麟教授对于功能语言学在国内的茁壮发展也感到十分欣慰,在他看来,这个学科之所以能够壮大,最大的原因是本领域的学者摒弃了派系之争,大家能够互相支持、互相谦让,为了学科的发展而共同努力。

对于未来的发展方向,黄国文教授认为,系统功能语言学将在研究的本土化方面获得明显的发展,包括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研究汉语,把该理论运用于翻译研究,以及用该理论进行语言类型学研究和英汉对比研究。彭宣维教授表示,面对目前国家对高层次外语人才的迫切需要,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整体框架确立不同层次的外语甚至母语教育教学的新的教学大纲和课程体系迫在眉睫,北师大的功能语言学团队已迈出了第一步。同时,系统功能语言学应与其他功能学科统筹研究成果,合理开发相关教学资源。

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采访中,记者深深体会到中国功能语言学学者们数十年如一日努力拼搏的进取之心。相信在学人们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系统功能语言学界将产出更高层次和更高质量的成果,并在国际上取得越来越瞩目的成就。

学者们眼中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及其研究

北京大学 胡壮麟教授:系统功能语言学与形式语言学相比,对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的影响更大。青年学者应在吃透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基础上吸收其他好的理论。在做研究时应兼顾英语和汉语。现在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与过去不一样,要掌握先进的计算机统计技术。同时,学科的思想要变化,不同的学科、专业是互通的,过去我们讲单学科,后来讲跨学科,现在则是讲超学科。

中山大学 黄国文教授: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帮助我们认识语言的本质,认识语言与社会的关系;该理论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这个理论,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因此,这个理论的作用是文学、翻译、语言教学不可或缺的,也是不可替代的。我们可以在文学、翻译及语言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中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来解决与语言和语言使用的任何问题。

浙江大学 任绍曾教授:索绪尔区分语言和言语,但他认为这两者是紧密联系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基于话语,而为话语提供索绪尔所说的准则和支持,阐明人们是如何使用语言,语言是如何表达意义的。这说明系统功能语言学不仅体现了语言体系,而且为分析话语提供了理论依据。在中国,当人们发现句子语法陷入无法解释许多语言现象的困境,并开始注意话语时,系统功能语言学为语言研究指明了方向,促进了话语分析和整个语言学领域的研究。

清华大学 方琰教授:学习、研究系统功能语言学(SFL),我的体会是:第一,要确立语言是社会符号语言系统是意义潜势的语言观,这是SFL关于语言层次、语境学说、语言功能、语言系统、语篇生成、语言教学等的认识基础。第二,我们必须认识到,虽然迄今为止,SFL提供了比较成熟的理论框架,但还远远没有完成对整个语言系统的建构和描述,需要一代又一代学者在不断解决问题的道路上前行。

复旦大学 朱永生教授:系统功能语言学与其他所有语言学分支的最大差别,在于她自始至终既力图解决语言学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又力图解决与语言相关的各种实际问题。因此,我们一方面要紧跟她的发展步伐,力争提出新的观点,为进一步完善该理论作出贡献;一方面要把她的理论应用于外语教学、翻译、文学赏析以及汉语研究等多个实践领域。

同济大学 张德禄教授:做研究既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又要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科研素质。做研究是一项十分艰苦,又充满乐趣的事业。它要求我们要持之以恒、精益求精,既要坚持既定的研究方向,又要跟上时代的发展,不断拓展新的领域,不断创新;还要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充实自己;既厚积,又要超前,永远立于学科的前沿。

上海交通大学 王振华教授:语言学是一门科学。科学求真,这就意味着基础理论研究十分重要。理论从实践中来同时反哺实践。某种意义上,理论解构现实又重构现实。所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必须接地气,为现实服务,为人类服务。

北京师范大学 彭宣维教授:真正做学术研究,切忌过早拘泥于某一小块而始终在其中打转;即便一时走出了门外也不必着急,要给予消化发酵的时间和机会。这在学科发展和创新中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