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上海交通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第二届文化研究国际学术会议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17-11-01   阅读次数:-

10月27-29日,由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和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蒙纳什大学共同举办的第二届文化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举行。来自国外人文科学院院士、国际学术组织会长、国内长江特聘教授和期刊主编等50余名知名学者济济一堂,共同探讨文化多样性、人文和全球化的学术性前沿话题,该研讨会是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五届年会(2017)学科专场活动之一。

 

 

 

开幕式上,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黄震教授和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瑞特o米勒先生为中心揭牌。前中国澳大利亚研究会会长黄源深教授、必拓必驻北京大学特聘教授格瑞格o麦肯锡先生、中国澳大利亚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陈弘教授、上海市社联科研处项目主任胡赟等出席了会议,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胡开宝教授、副院长彭青龙、国际交流处副处长郭亮参加了会议。开幕式由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交流处处长莫亮金主持。

 

 

黄震教授在讲话中指出,上海交通大学非常重视区域与国别研究工作,它对于服务国家战略和外交大局,全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中国“一带一路”南线的重要国家,澳大利亚与上海交通大学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有着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当前在上海交通大学成立澳大利亚研究中心时机成熟。他希望澳大利亚研究中心成立后,要加快建设步伐,与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深入交流,形成自己的特色,为促进中澳关系做出贡献。

 

 

瑞特·米勒先生首先向上海交通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贺,他认为,今年是中澳建交45周年,在两国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两国关系发展势头良好,在经济贸易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合作日益紧密。上海交通大学是一所国际化程度很高的大学,希望能为中澳关系的发展补充新的能量。

 

 

黄源深教授、格瑞格·麦肯锡先生、陈弘教授分别致辞,表达了对上海交通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成立的祝贺和期盼。胡开宝教授、彭青龙教授分别就学院学科建设和中心建设规划向来宾做了简短介绍。

 

 

 

在主旨发言环节,与会学者从“人文视野下的多元文化与全球化”、“澳大利亚多元文化主义和世界实践的比较研究”、“多元文化研究与文学创作”、“全球化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文化多样性与融合性”、“文化记忆与认同”、“科学技术与多元文化和全球化”、“全球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

王宁教授认为,我们正处在一个后理论时代,理论的功能不再像以前那么有力和无所不在。后人文主义的兴起对传统的人文主义和人文科学的研究提出了挑战,但数字人文学科可以弥补科学与人文学科的差距,建立两者的新关系。

 

 

彭青龙教授以“亚太地区文学研究文化多样性与全球关系”为题,指出全球化和多元文化主义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这从近年来兴起的反全球化和民粹主义运动可以窥见一斑。但从深受东西方文化影响的日本、印度、俄罗斯和澳大利亚文学来看,多元文化发展和全球化进程不可逆转。这就需要我们以更加包容的心态看待文化之间的张力,共同致力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南京大学何成洲教授以“政治,全球化与世界文学”为题,探讨了政治对中国文学在世界接受情况的影响,认为世界文学不能超越各国的政治和文化差异而存在。

 

 

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所研究员徐德林认为,文化研究在中国的出现一方面联系着大众文化的意识形态隐形书写功能,另一方面则关乎知识分子对别样理论资源的寻找。文化研究在中国一直受到文学理论界的重视和文化实践者的关注。相比较而言,中国文化研究更多地聚焦于阶级及相关主题,而不是性别和种族。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戴维·卡特教授以澳大利亚文化接受研究项目为例,指出,文化传播中所体现的性别、阶级、财富、职业、教育和年龄恰恰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新南威尔士大学比尔·阿什克拉夫特教授指出,澳大利亚文学对民族主义与民族认同问题的关注已经日渐减少。在此背景下,澳大利亚文学开始关注跨越种族身份的作品,此类作品在土著作家和移民作家中常见,此外,近来澳大利亚女性作家对其他民族的关注也在增加,这些形式都探索了艺术和文学的作用。

 

 

墨尔本大学凯特·多伦-史密斯教授以澳大利亚国庆日为例,解读了其内涵及公众对这一节日的反应。指出,国庆日不再是全民皆欢的日子,而是展现民族分裂的形式,折射出多元文化背后的困境和澳大利亚的民族矛盾。

 

 

上海外国语大学王光林教授认为,人类的想象已经彻底改变了当代文化,也产生了新的文学体裁,但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观点仍为我们提供了思考的新视角。老子认为,人类社会所有的问题源自人们的欲望,而当代作家试图描写和表征这种过度的欲望。如对自然的破坏和经济压迫问题,正因为此,老子的思想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上海外国语大学史志康教授认为,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具有密切相关性,可以通过不同文化间的相关性,可以让不同文化更好地了解彼此。

 

 

中国人民大学郭英剑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朱晓映教授、王改娣教授、华东理工大学颜静兰教授、清华大学王敬慧教授、苏州大学王腊宝教授、墨尔本大学肯o格尔德教授、丹尼斯o瓦尼教授、莫纳什大学娜塔莉o紐茵教授、德国科隆大学比特o纽曼教授等分别从自己的研究领域,交流了对移民文学、女性文学、形象学和语言认同等的不同看法,展示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

 

 

 

 

 

 

 

 

 

 

 

会议发起人彭青龙教授最后强调,多种文明互学互鉴、多样文化交流共生是全球化时代的潮流。因此,构建人类共同体应该是着力探究和实现的目标,这既是国家的需要,也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历史使命。澳大利亚文学是多元文化的成功范例,中国倡导的文明、文化交流与互鉴的理念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中外学者就文化多样性与全球化主题进行交流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地址:中国上海东川路800号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杨咏曼楼

  邮编:200240  网址:http://sfl.sjtu.edu.cn

​​​​​​​ 电话:021-34205664 (党政办公室)  021-34204723(教学科研办公室)

Copyright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旧版网站